“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想要‘上位’太难。”艰辛的家庭背景,农民子女“上位”的艰难,强烈的“出人头地”梦想,让小非(化名)一步步开始实施自己的“零分计划”;对家人的愧疚、考试前后内心的挣扎、梦想的遥不可及……小非高考故意交出白卷,以引起关注“招商引资”,实现“中国首富”的梦想。
想以“白卷行动”来博得成功,这种另辟蹊径的举动未免有些惊世骇俗。他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考出好的成绩,却借高考来炒作一把,其精明和勇气也是超越同龄人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已经多少具备了些走向成功的心理条件,有了这些条件我们对他的前途也有了乐观的期待。而对此叛逆之举,有论者认为是底层人士上升之路的逼仄。上升空间狭窄未必不是实情,但小非的行为却很难作为一个例证。
小非同学的“白卷行动”,无非是受当下“眼球效应”的影响与启发。不管是好事坏事,关注的人多了,就有利可图了,麻烦有人解决了,困难有人帮助了,甚至自己也一跃加入了“名人”的行列,料不定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就突然降临。小非交白卷之举,无非是这种“示范效应”中的一道涟漪罢了。
但是,这样的示范效应是很可怕的。“文革”期间,“白卷考生”张铁生一举成名后,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誉为“反潮流英雄”,他的行动得到了某种认同,也得到了许多人生好处,最终导致“知识无用论”的甚嚣尘上,使许多人丢失了应该拥有的知识。而今天的这个“白卷考生”并非吃螃蟹的第一人,他不过是受了众多“前辈”和“学长”的感召,是这种“眼球效应”的一个追随者罢了。如果把他的行为说成是对教育体制的“抗争”,说成是底层弱者的“呐喊”,那也未免太过抬举了。
“眼球效应”的制造者,就是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来制造轰动效应,以达到推广自己、宣介自己,从而达到某种企图。结果得到利益的是发起者,被戏弄的是社会大众。如果是凭着过人的才学、优良的品行获得他人的钦佩和夸奖,那会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对世道人心都是正确的引导。如果整个社会是非不分,陷入此类“眼球效应”的恶俗怪圈,也就无怪乎某些人会迷失方向,自动加入这种游戏了,对社会风气产生的也是不良的侵蚀。
好在从目前来看,这个“白卷考生”并未像以前一样,得到一些言过其实的夸赞,成为所谓的典型人物。不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新闻媒体,都有了许多理性思考的声音,这说明“审丑”固然有一时的新鲜感,但终究会让人疲倦,永远也不会像“美”所具有持久的感染力。我们羡慕比尔盖茨这样的成功者,但我们不应该老是盯着成功人士所获得的欢乐与荣耀、鲜花与掌声,更应该看到成功背后的艰辛与努力。所以,真心希望小非成为“白卷行动”的终结者。
据说现在有一些声称想要投资的人,打电话询问与小非的合作事宜。这让人心里五味杂陈,果真如此,会不会助长社会这种浮躁之风?当然,我们为小非感到一些幸运,毕竟对他个人来讲,是一件好事,毕竟他是一个有着难得的商业梦想的青年,有个性、有主见。但我们更想对投资者说一句:希望你看重的是这个孩子创意的价值或者才能,而不要仅仅是为了赢得另外一种眼球效应。否则,将是这个社会的悲哀,也是小非的悲哀。田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