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东街的人防纳凉中心,市民在此学习、休息,感受低碳式的凉爽。记者谢伟摄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西安上空阴云密布,但就是不见雨滴降落,虽然气温不高,但还是有一种闷热的感觉,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本周我市将出现入夏以来的第二波高温天气过程,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7℃左右,防暑降温不容忽视。
一场降水让古城市民期待了一周,但对城区来说,降水仍没能将高温热浪打压下来。7月2日到3日,西安大部出现了小到中雨的降水天气过程,但雨量分布极不均匀,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强度,周至局地降雨量最大,达17.7毫米,其余区县大都没有超过8毫米,而临潼只有0.7毫米的雨量,整个西安地区的旱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虽然西安没有下多少雨,但从全省降水情况来看,我市周边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明显降水。对此,气象专家解释说,西安城区之所以雨少,可能是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西安由于人口密度高,工业余热和生活余热的存在,蒸发耗热减少,温度高于郊区温度,所以一直难以形成大量降水。
据市气象台统计,西安6月下旬旬降水量仅有0.3毫米~2毫米,与历史同期比较,偏少20毫米~25毫米;旬平均气温与历史同期比较,偏高了2℃左右。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本月上旬西安地区总降水量将达到20毫米~60毫米,旬平均气温为23℃~25℃,与历年同期比较属正常。但从今天开始到8日,我市气温又将攀高,升幅明显,6~7日有36℃~38℃的高温天气过程,加上上周末的少量雨水造成空气湿度增大,此次高温过程会显得格外闷,“桑拿天”的感觉又来了。预计8日到9日会有一次小到中雨的降水过程出现。
记者赵辉
何谓“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城市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高温炙烤我国大部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南方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北方的气温也明显上升,热浪再次卷土重来。中央气象台再次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未来24小时,高温天气依旧盘踞在华北黄淮、华南江南等地,强降水将出现在高温区域中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近日,我国大部地区饱受高温炙烤之苦。中央气象台3日发布高温预警,华北大部及江南、华南等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中央气象台4日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4日白天,北京中南部、天津西部、河北大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也将有35℃~37℃、局地38℃~39℃的高温天气。
气象专家表示,随着雨带不停北上,华南地区逐渐被副热带高压控制,因此出现高温天气,这是非常正常的季节现象。
评论:高温之下,民生如何藏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