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天老爷就像上火了一般,气温持续走高。
多年来,也许一提到高温关怀,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发降温费,似乎除了降温费就没有更好的关怀方法了。其实,在炎炎夏日,应该想得最多的是如何降温。
高温天气下,企业要体现出对在岗员工应有的尊重,尤其对仍要在室外从事露天工作的企业来说,一定要从具体的工作流程编排、工作细则上尽量多为员工们考虑,比如调整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温作业,在保证员工不被高温所伤的情况下,保证企业工作不受影响。
高温天气下,对于服务性行业来说,优美的环境、阴凉的条件是赢得顾客的重要前提,比如,在无法使公交车都变成空调车的情况下,能不能在车上装几台电风扇?能不能在车窗上挂几幅遮阳布?一些商场超市除了供应冷气外,如果再添置一些可以坐下来休息的设施,为人们提供方便,岂不更好!
据说在南方的一些城市,城建部门在街头添置了遮阳棚,让等红绿灯的行人有了躲避热辣太阳的地方,大家再也不必心浮气躁为赶那个“最后三秒钟”心急如焚,这样行人闯红灯的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也随之下降。有的城市已经把防空洞开放了,变成了市民们免费的纳凉点,供一些困难群众随时入内避暑。这些降温措施都值得借鉴和参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对于城市人来说,农村的降温条件是差了点,在防暑降温工作中,政府更应该对农民体现人文关怀,有关部门应和气象部门密切合作,及时发布“高温预报”,给予农民高温下防护指导,指导他们下田作业时要考虑高温因素,同时,应该及时保障农村的用电需求,让农民能很好地“降温”,还应该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向农民们讲解消暑知识、保健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等。
总之,在烈日下,除了发降温费,有关部门还要积极降温,让人们安全度夏。 ■杨亚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