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人员切割管桩。张于郭小川摄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7月9日报道又一起坠落桩井事故!看到南通小男孩的这番遭遇,相信很多人都会记起离我们远去的另一个大男孩——4月4日晚9点,南京下关区幕府西路金域中央3期工地,19岁的操作工孙克伟坠入26米深桩井;事隔12天零2小时后,4月16日晚11点50分左右,小孙的遗体终于出桩。
那么,和南通这个幸运的小男孩相比,南京这次救援小孙到底难在哪里呢?
A、方案复杂
挖掘中,大家比较倾向于“钢护桶”方案,就是在桩井四周用总长30多米、直径1.4米的钢桶加固挖掘开的四周土层,以防止地下泥土的塌方。但由于越往下挖掘就越险,在钢护桶的基础上往下挖掘,又采用了“砖护壁”的方案。
这个“砖护壁”方案就是边挖掘泥土,边在四周就地砌砖墙,等墙砖凝固后再往下挖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砖护体”。
B、渗水+暴雨
“钢护桶+砖护壁”方案确定后,救援施工一度进展很快,第3天就下挖接近16米,但很快就遭遇了地下流沙尘的土涌现象,地下土不断上涌,可能跟此处以前曾是窑厂有关,土质相对疏松。
接下来的救援中还遇到了下暴雨的状况,尽管施工挖掘口的上方覆盖了雨棚,但地下水的渗水和土涌两大难题接踵而至,给救援者带来很大危险,救援方不得不采取了在救援口四周打井降水、降压,先后打六七个大小井,这个降水降压的辅助时间花去了3天,这3天几乎每天只下挖1米多,其中还有不少“回升现象”。
C、塌方严重
临近落井者小孙最深处塌方严重,情势十分危急。就在小孙的遗体从落井的26米处仅上升了四五米,下面就再次发生了塌方。
追问:悲剧能否不再上演?
事实上,坠落桩井的惨剧早已不是新闻。当我们为遇难者扼腕叹息时,是否想过:谁才是造成这些不幸的元凶?
那些疏于管理的工地,频频发生各种事故,对他们的约束又在哪里?如果治理“安全”的手段仅仅是一罚了之,那么,想避免“小孙们”的惨剧该有多难……
一个7岁的小男孩,一段深入地下15米的窄窄的管桩——当二者发生交集时,一个让人揪心的事件发生了:7日下午6时许,卢宇鹏,这个7岁的小男孩失足掉进南通开发区一个建筑工地的管桩内。这个深入地下达15米、内径仅有30厘米的管桩,仿佛大张着死亡之口,将男孩的身体深深地吞进肚中。
南通当地超过500名水利、施工专家、政府官员以及公安、消防、民工,投入到了这场生死营救中。一套又一套营救方案尝试后又被否决,但所有救援人员在“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中,昨天中午,随着一台180吨大吊车的发力,深嵌地下的管桩被缓缓拔起。
经过对管桩的两次切割,昨天下午2时18分,遭受死亡威胁长达20小时的鹏鹏终于成功获救。
7日傍晚18时45分,南通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报警电话急遽响起。对方称一名到南通姨妈家走亲戚的如皋7岁男孩,在南通开发区军山汇贤居二期建筑工地附近玩耍时,不慎失足掉进了工地上已打入地下的管桩内!
按照常规出警的公安、消防官兵到现场一看,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吞没小孩的管桩,地面上只露出一个巨大的黑洞,深不可测。用探照灯一照,只能看见小孩的一条腿和两只并拢在一起的胳膊——经过调查,这只管桩长度达15米,而内侧直径只有不到30厘米,且内壁粗糙,布满不规则的小石块。测量后发现,被困男孩被紧紧地卡在管桩深处约8米左右的地方。
面对救援人员,出于求生的本能,小孩不停地大喊“救命”。
经分析,被困男孩头上脚下掉进了管桩,但一条腿被卡在了胸前的位置。万幸的是,和周围密布的管桩中淤存大量积水不同,仅有这根管桩中没有积水,这也给这名男孩创造了生还的可能。
男孩名叫卢宇鹏,今年7岁,暑假开学后才上一年级,系如皋市雪案镇万福村人。幼儿园毕业后的这个暑假,他跟着外婆到位于南通开发区军山汇贤居25幢的姨妈家走亲戚。当天下午,小宇鹏在姨妈家楼下的建筑工地玩耍,但转眼间,小宇鹏却消失在家人的视线中。不久,一名居民突然听到附近传出“救命”的喊声,大家多方寻找,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最后,焦急的人们才在这根管桩中,看到了呼救的小男孩。
“只能看到孩子的一条腿和两条胳膊,我当时脑子里‘轰’地一下,就感觉孩子没救了。”男孩的父亲卢红兵说。当晚7点多,他从苏州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事发现场,看到眼前的情形,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卢红兵的担心也正是救援人员的苦恼之处。虽然没有地动山摇般的险情,但这根张着大口的管桩,却向陆续前来增援的消防、公安、工程技术人员展开了挑战。
行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