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求爱者
曾有“校花”追过我
记者:大学时有没有谈过恋爱呢?
丁磊:大学时曾有校花追过我,但觉得必须找到好工作才是根本,所以就拒绝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对不住她。
记者:以前你也曾参与过多次征婚,那什么时间产生这样的想法?
丁磊:2005年以后吧,主要是那次电视征婚错失机会后,我感觉自己对待感情缺少说出来的勇气,直到2008年才决定用这种方式。
记者:家人和朋友知道这件事情吗?
丁磊:我想在我结婚的那一天,由我的“公主”宣布。所以目前一切都处于保密。
记者:送信中,有没有想过出现的困难?
丁磊:想过,但基本上没有遇到。我遇到的人都是好人,没有人当面撕我的信,最多的是将信看完后放在其他地方。
记者:有没有想过自己条件是否定高了?
丁磊:对于另一半,没有条条框框,只是说相处一块合适就行。
记者:有没有想过别人会说“异类”?
丁磊:站在人来人往的钟楼下,看着别人成双结对,我感觉很寂寞,但为了自己的幸福,哪怕大海捞针,我也要将另一半捞出来。
女生评价
他很勇敢也很坦率
“他太有才了,也很勇敢!”昨日下午3时,小李的舍友华同学说,知道此事后,她第一感觉是会不会碰上了骗子,但看完信后,感受到对方的真诚和坦率。“比起男生半夜在女生宿舍楼下,用蜡烛摆个‘ 我爱你’有创意!”董同学说:“只不过他把小女生当对象,有点不靠谱。”
昨日下午5时,针对丁磊街头发求爱信一事,记者通过电话和街头发问卷形式进行随机调查(发放问卷20份,电话采访12人),95%被访者表示,这种求爱方式很特别,自己不会扔掉这封信。
“我个人感觉这种方式挺好,但仅是一面之缘。”西安市民方女士表示,要说接受心理还是有障碍,因为有点太冒失。
和方女士不同的是,西安市民江女士则认为,这种方式更直接,比托人说上半天,然后再约个地方见面的方式更自然,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于先生也称赞丁磊的做法,他说,这也是推荐自己的一种方法。
专家点评
农村娃融入城市渴望爱
西安婚姻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行涛表示,这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反映出一个农村孩子在融入城市过程中的努力,他们在解决生计立足社会后,渴望并追求爱。他分析,在目前生活、生存压力比较大的现实条件下,很多人特别是大龄青年忙于工作,很多人接触外界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这需要外界搭建一个平台,怎么解决呢?丁磊的这种行为是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和他人认识的机会。 本报记者 陈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