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天:“高分弃读”,只为一心向北大
陈一天考了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不愿意去读大学呢?陈一天本人有怎么样的说法呢?昨天我们也和他进行了交流。
“2007年,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考的是理科,分数是636分。”他说,当时自己报的是浙江大学,与浙大当年的最低录取分持平,最后没有被录取(注:记者查了一下,2007年浙江大学的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确实为636分)。
2008年,高复第一年,陈一天转了文科,考了617分。“要不是文综试卷填答题卡时出了点差错,我肯定就能考上北大了。”当年,陈一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但他嫌专业不好,加上自己对未进入北大实在不甘心,于是读了没几天选择了退学。
2009年,高复第二年,陈一天考了678分,被复旦大学录取,但最后没有进入他所喜欢的经济专业,而是被调剂到了英语专业。“这个专业我压根不喜欢的,我索性决定再试一年。”
2010年,高复第三年,也是陈一天第四次参加高考,成绩是679分,他填的志愿是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记者了解到,今年北大在浙江的文科录取分数线是686分,这意味着陈一天将再次无缘北大。不过,陈一天表示,他已经想通了,今年肯定是要去读大学的。
陈一天也告诉记者,自己连续参加高复,难免让大家有这样那样的猜疑,但他并不是别人所说的高复学校的“枪手”。“我家里条件不错,不差这点钱。”他说,三年高复,前两年学校为他免了学费,第三年除了免学费,学校还给了2.5万元的奖金。
“我今年肯定会去读大学的,明年大家就不可能在任何高复班的广告上看到我了。”陈一天说。
想通了,今年一定去上大学
本报记者 黄莺 徐建国
昨天傍晚,记者在嘉善县城的丁香小区门口见到了陈一天本人。瘦高个子,有些单薄,戴着眼镜,皮肤有些黑,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一个小伙子。因为忘记带回家的钥匙,记者和他在小区的保安室里聊起了天。
从小埋下北大、清华心结
“小学五年级,我爸妈带着我从西塘转学到魏塘,说是为了让我有个好点的读书环境,可我觉得,他们也是为了自己有更好的工作,这可不是全为了我。”
陈一天说,读初中的时候,他轻轻松松就能考得很好,老师同学都说他可以考上北大清华的。“估计我的‘野心’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说起自己的北大清华情结,他笑得很爽朗。
“初中毕业的时候,出点钱我也可以去上海读高中的,但是我那会觉得自己还小,父母也希望我在身边,所以就在嘉善读书了,现在想想可能对高考形势估计错误了,如果去了上海读书,也就跟很多同学一样留在上海读大学了,也就不会有这么重的北大情结了。”陈一天一边打蚊子,一边说着自己的读书经历。
“2008年高考我填答题卡出了问题,文科综合的成绩一下少了16分,不然我肯定就去北大了。”陈一天低下了头说,当时就是不甘心,真觉得造化弄人,这下北大清华的情结成了心结,扣在了心里。
“现在我想通了,考不上不是实力问题。”他说自己已经决定今年高高兴兴去读书了。“以前读过一个月的人大,这个学校我还是很喜欢的。”
“我和以前的同学一直都是在联系的,我现在又能和高中生谈得来,又能和大学生谈得来,也算是优势吧。”说起这点,陈一天又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