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紫金矿业9100立方米废水进入了汀江流域,造成沿江上杭、永定出现鱼类死亡和水质污染现象,直到9天之后的12日,紫金矿业在股市停牌,大家才知晓。接着,召开新闻发布会、领导重视等一系列传统项目就都出来了,态度之诚恳、力度之大正如很多突发事件一样,当地政府甚至收购死鱼来安抚渔民。但效果也与其他事件相似的是,大家又开始了询问:你们早干嘛去了?
面对这个提问,原本的答案比较标准,说本来以为事情不大,所以等处理好了再说。后来说是想在发布公告前对社会和股民有一个负责任的表达,并集中精力先处理事故——— 这个当然就是胡扯了,毕竟那算是有害物质的污染,老百姓要是不知道的话,这个事故后续的伤害比处理事故本身可要严重的多,这不叫“负责任的表达”,而应叫做“负隅顽抗的表达”。
这种胡说八道已经被很多人所批驳,而最新的说法,是因为考虑到当地“维稳”的大局,从而让紫金矿业选择了宁可“违规”。这里的“违规”说的不是违反对于环境事故的责任之规,而是违了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之规。
这个逻辑乍看上去有点奇怪:怎么能把违反证监会的规定,当做地方保持“维稳”大局的替代品呢?两者看上去不是一回事吗?但这个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一旦停牌或者披露事故,必然会有人问为什么,当地的这起事故就无法捂住盖子,自然对当地的“维稳”大局有所伤害。要是能够捂住,自然算是企业与当地政府都过了一关,算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除了那些受到污染水源伤害的、最好是不知情的老百姓。其实从利益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当地政府收购渔民的死鱼,都是这个维稳大计当中的一部分,不然的话,政府也不过是个监管的角色,怎么能上赶着冲到前面去买单呢?这个不符合他们一贯的形象嘛。
维稳与违规孰重?处于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于每天要用水的老百姓来说,违规——— 无论这个规定是证监会的信息透明之规定,还是作为企业与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公众健康而必须警告之规定,都显得更为重要。但当地官员与企业则更希望维稳,最好稳定到谁都不知道才好。说起来紫金矿业真是当地政府的贴心人,连维稳这件事都替当地政府想到了,弄得两者像个连体婴儿。
维稳与违规本身是个老问题,而这个老问题其实在民间早有答案:没有规则的稳定不是真稳定,早晚会出事。强制的维稳与这种隐瞒的维稳,最终只要真相被揭露,往往会引发更为不稳定的社会问题,甚至成为强烈的群体性事件之诱因。即使不在这个事情上爆发,但大家会记住此事,等到一定的时机,说不定就出来打酱油了。很多看上去事情并不大的群体性事件最终到了很难收拾的程度,大概都是因为这种情况。
著名学者于建嵘说过,只有动态稳定才是真稳定,那种靠强制与蒙骗的稳定,都是表面上的稳定。这话的悲哀之处不是这种现象,而是要从一位学者嘴里郑重其事地说出来,而这个早就应该是一种常识了。但常识总是稀缺则是我们这里的常态,这件事也不过是再次加了一个注脚而已。(五岳散人 知名网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