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嫂子说注意安全
昨日上午,丁福明提起这段往事,语气依然沉重,双眼微红:“就在我们出发前,嫂子刘霞(刘忠义的爱人)还要我们注意安全,说我们出去会淋雨,她在家里熬好姜汤等我们回来……”
23年来
“陪在他们身边我觉得踏实温暖”
昨日中午,镇巴县又下起了小雨,巴山又一次笼罩在一片烟雨当中。
镇巴守望战友23年
丁福明又一次沿着山上的石头台阶,向山上的烈士陵园走去,他的7名战友就长眠在这里,与青山绿水、烟雨云雾为伴。他们不会寂寞,平日,只要有空,丁福明就会上山,陪着战友们说说话,聊聊天。
墓碑前,摆放着7根被雨水打湿的香烟,那是13日那天,丁福明给战友“点燃”的。但丁福明还是像往常一样,蹲在墓碑前,掏出香烟,依次点燃了7根,摆放在墓碑前。
这是他每次来看望战友永久不变的程序,每次来看战友,他都会把香烟给战友“点燃”,然后和战友再说说话,聊聊天,半个小时以后他才会怅然若失地下山。
23年,8000多天,只要有空,丁福明就会来山上看看战友。
这23年,丁福明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1989年,丁福明复员回到山西老家,被分配到了当地的液化气站上班,“可是,我总是割舍不下那7名牺牲的战友,他们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而且,我们队长牺牲的时候,他的女儿才几个月,我就想给他们做点什么。”
带着一份对牺牲战友和他们家属的牵挂,丁福明在山西老家工作了几个月后,将工作又调回镇巴,还是在镇巴县液化气站上班。工作之余他就会上山,陪着战友说说话或到战友家去帮战友的家属做点活。1990年,他经人介绍和当地姑娘刘兴茹结婚。
几年前,丁福明所在单位倒闭破产,丁福明和别人一起做生意,但只要有时间,他仍然会上山看战友。
“刚开始的时候,我不敢看河水,不敢下河游泳,一看到水,我就恐惧,就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那时,他们多么年轻啊……队长25岁,其余的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在开始的十几年里,丁福明几乎不敢一个人到山上去看战友,“每次上来,情绪都会失控,心如刀绞,所以每次都要拉着家人一起去。”直到2000年,丁福明的情绪才慢慢地平复,就像找老朋友聊天一样,蹲在战友的墓碑前,告诉战友们他的烦恼,他的高兴……
从不后悔守望人生
丁福明的家,就在镇巴县城内,他的卧室和洗漱间就正对着陵园,每天早上起床,他都要遥望山上。“我们两个孩子,也都大了,说过好几次换个大一点的房子,可是他坚持不换。”丁福明的爱人刘兴茹说,她理解丈夫,知道他不肯换房的原因,那就是在这里每天都可以看到战友。
丁福明的老家在山西,和他一起参军的山西籍战友退役后,都回到了老家,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商机显然要比偏僻的镇巴多,现在他的大多数战友身家都在几百万,甚至有身家上亿的战友。“如果他回了山西,生活肯定要比现在好得多。”刘兴茹说,可是丈夫选择了守望,她也无怨无悔。她说,丈夫当年参加抢险时,她刚刚高中毕业,也听说过丈夫的英雄事迹,但没想到最终能和“英雄”一起生活。“我就想,一个人对战友情义都能这样看重,对我也肯定不会差。”刘兴茹笑着说,事实也正如她所判断:丈夫是一个正直的人。“我在守望着战友,他们也在看着我。”蹲在战友墓前,丁福明说,他从来没有觉得战友距离他有多远,“我不能做没良心的事。”
而对于回老家后已经发达的战友,丁福明也从未嫉妒过他们的生活,也从未后悔过当年守望的选择,“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我无法放开这份战友之间的情义,他们都是我最亲密的战友和兄弟。陪在他们身边,我心里会觉得踏实,温暖。”
武警汉中市支队政委曾正纪说,丁福明23年如一日守望牺牲战友,是警魂的传承,也是我们建队育人的重要教材。本组稿件由
本报记者何杰采写 (感谢武警汉中市支队提供帮助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