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托难难于上大学
四川在线记者朱菲娜
7月,正值幼儿园报名入学的高峰时段,可不论是公立园还是各类私立园,今年都把这项工作早早提前,有的在春季就完成了招生,有的甚至去年底就名额已满了。
同时,今年幼儿园出现了涨价潮,幅度也是自己说了算,北京天通苑地区今年学前班甚至涨了70%。家长对此只能一声叹息:“入托难,难于上大学。”
孩子入托费尽心思
家住北京朝阳区望京的徐女士儿子快三岁了,正好到秋季入园的年龄。可是2007年出生的金猪宝宝太多了,她家一个楼道六户人家就有五个金猪宝宝。为此,从去年下半年起,徐女士就开始作打算。“但是,现在幼儿园普遍都是名额爆满价格普涨。公立园收费虽然相对较低,但赞助费从几千元到上十万不等,关键是公立园大多有户口限制,挤破头都难进。私立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稍微有点名气的私立园越发贵族化,每月收费动辄三四千、四五千,而且家长趋之若鹜,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收费黑幼儿园。”
像徐女士这样的70后和80后父母,大都受过高等教育,选择一个好的幼儿园成为这些父母最“计较”的大事。
于是,徐女士从去年底就开始等待北师大实验幼儿园望京分园的招生。幼儿园老师说9月份入园的报名时间一般会在3、4月份。“但我一直等到6月份,有一天打电话问,他们说已经报完了,因为怕今年人数太多,他们没有对外公布招生,名额都给了小区业主的孩子。”徐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她想先让儿子在小区幼儿园委屈一年,再考虑转园。所以,她还得在这条路上继续寻觅。
公立园挤破头
类似于北师大实验幼儿园望京分园这样“悄悄”招生的做法越来越多,一些知名幼儿园不公布招生计划,托了关系的家长就占满了本不多的招生名额。而一些名额尚有余、但竞争激烈的公办园,则会用推迟招生时间的办法,让等不及的家长“知趣”地选择其他民办幼儿园或私立园,从而减缓本园招生压力。
“这是今年朝阳区教委的新规定,尽量照顾本小区业主的孩子。”记者以家长的名义向北师大实验幼儿园望京分园咨询时,该园教务处的老师这样表示,今年幼儿园计划招生跟往年一样,都是60人左右,但去年来报名的高达400多人,所以今年只能尽量照顾小区业主。
至于明年的招生,这位老师说:“具体时间没定,如果对外招生,建议家长至少提前3天过来排队。”
据悉,类似于这种一级一类幼儿园,排队3天还不算多的。6月9日,北京昌平区工业幼儿园报名时,甚至出现了排队9天8夜的现象。
据统计,近三年在北京出生的新生儿有46万人,但目前全市的1266所公办幼儿园只能接受22.6万个适龄儿童,排队就成了那些没有什么门路家庭的唯一选择。
空军蓝天幼儿园今年在朝阳区一新住宅小区“北纬40度”新开设一个分园,尽管招生信息没有正式对外公布,记者在其还没装修完的大厅内看到一张招生简章。从5月开始接受报名,不到两个月内所有名额已经招满。学费每月1100元—1300元,赞助费每年六千,学费和赞助费明年都可能涨价。
私立园涨价没商量
公立幼儿园进不去,家长们不得不转战私立幼儿园,但这两年的私立幼儿园也普遍出现名额紧张价格上涨的情况。这些私立幼儿园一年收费少则两三万,多则八九万,这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有很大压力。
记者来到朝阳区浩鸿幼儿园了解入园报名情况。招生办的老师介绍说:“9月份名额去年底就报满了,我们只能按照先交费先录取的原则,名额一满就截止报名。今年初,还有好多人过来,但都已经晚了,我们只能先给他们登记排号,等待名额空出来或者等下次招生。”记者看到,2008年出生的“奥运宝宝”在报名册上已登记了100多名,就连2009年出生的也登记了30多名。
“去年我们学费是每月1300元,今年调到每月1500元,因为现在幼儿园普遍涨价,我们根据市场情况做了相应调整,明年收费应该还会上调。”这位老师说。
幸福泉幼儿园北苑分园的老师告诉记者:“秋季入园名额早满了,应该是三四月份的时候报完的。今年孩子特别多,要报名一定得提前。现在收费是每月2100元,明年就不一定了。”
陪基双语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记者,学费基本上每年8月上调一次,每次涨六千,家长一提交入园申请表,就要缴纳1660元注册费,而且无论入园与否,注册费不得退还。这家幼儿园的收费明细表如下:日托费5500元/月,如果住宿则为6300元/月;餐费为400元/月,住宿餐费另加100元/月;班车费600元;保险费80元/年;钢琴费3000元/半年。这几项费用粗略统计一下,平均每月费用达到7000元左右。上述费用还不包括各种兴趣特长课的费用,收费之高令人咋舌。即使这样,该园今年9月的名额已经招满。由于教育资源稀缺,不少家长已带着孩子离开天通苑,过着租房上学的生活。
入托难至少持续五年
本报记者朱菲娜
7月13日,中央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了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但是,专家认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加上近两年生育高峰来临、非户籍人口不断增加、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幼儿园入园难的问题至少还会困扰我国五年。
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说到底,入园难反映的就是供需关系。公立幼儿园质量高,在百姓中的需求量大,但数量相对少,民办幼儿园按市场运作,可是又太贵。”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处长张小红介绍,目前,北京市各类幼儿园共1253所。公办性质幼儿园(包括政府办园、单位部门办园等)占到70%,民办园409所。“按照户籍规划,目前1253所幼儿园能够提供学位25万个。”而据统计,2007年—200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新生儿有41.575万人,而2009年在园幼儿有24.8万人。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刘焱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因为名额很少,当然就会产生名额分配的问题,有一些关系要照顾,就会产生门槛高,凭关系进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这两年正值入园高峰,幼儿园又不实行划片的方式,无论外地还是本地孩子都可入园,所以,‘质高价低’的公办园就成了稀缺资源。”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特邀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接受记者采访说。
与人口出生高峰几乎一样“汹涌”的是,非户籍的适龄儿童的增长,造成巨大入园压力。随着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大量儿童来到了城市。
统计显示,近3年北京市新生儿中,户籍人口占49%,非户籍人口占51%。北京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显示,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原则上是可以满足户籍出生人口的入园需求。
公立幼儿园不增反减
但另一方面,公立幼儿园并没有随着入托人数的增长而增加,反而在大量减少。刘焱告诉记者,这个现象在北京最为突出。北京全市幼儿园只有10%是公立幼儿园。从1996年到2009年这13年间,北京市内经过正规注册的幼儿园数量减少了一半还多。
“还有一部分是由一些企业、事业单位来管理的幼儿园数量明显减少。”刘焱说。比如,在2000年我们国家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办的幼儿园1.6万所,到2007年的时候变成了5000所,下降了将近70%。
对此,王晋堂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单位、集体办园为主,公益性和福利特点明显的学前教育体制被打破,企业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将许多企业幼儿园推向了社会,幼儿园从原有单位中剥离出来,纷纷被关停并转,导致幼儿园数量急剧下降。
“实际上,企事业单位办园既能解决本单位职工子女教育,又能缓解和分担整个社会学前教育压力,对此,政府就应该在减税等政策方面积极提供指导、服务和支持。在这点上,政府应该是责无旁贷的,否则企业也没有动力。”刘焱说。
用政府资金建设的公立园因为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反而被那些有权有势者挤占了有限的名额,为权钱交易提供了土壤,还享受着相对低收费的“便宜”。另一方面,弱势群体、中低收入家庭因为无权无势,被剥夺国家本应提供的惠民服务,只能靠连夜排队争取微不足道的希望,或者只好花大价钱上私立幼儿园。
指导政策不健全导致建设难
建设难也是“入托难”的重要原因。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分析说,目前存在着指导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度尚不健全,投入体制不明确,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匮乏等问题。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以公办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因此,北京市各区县近十年来公办园建设数量十分有限。学前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一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