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辉煌唤起媒体人的自豪。“大秦帝国的辉煌见于西安,大秦帝国的影子,深深烙印在西安。在这里,我们见证的不仅是辉煌与荣耀,而且是西安的迅猛发展势头。”《天水晚报》副总编辑周集成感慨地说。
“寻秦”的媒体人眼前,以西安为中心的关天经济区正在崛起。这不仅是对先祖曾经辉煌的复兴,也是现代西安的历史使命。
大秦崛起之地——咸阳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国都从栎阳(今阎良)迁到咸阳。在此,秦孝公推行各种政治改革,为后来的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多民族政权——封建帝国秦王朝奠定坚实基础。
6月15日,“寻秦记”采访团来到久负盛名的咸阳。
曾颁发一道道诏书的秦城遗址
渭城区窑店镇的秦咸阳宫遗址是秦国的都城遗址,秦王在这里颁布了一道道诏书,一次又一次地改写着历史的进程。
站在筑土于高台的秦城遗址上,“寻秦”的记者们远眺四野,发出阵阵赞叹。不远处的田野里,联合收割机收获着黄灿灿的小麦。
史料记载,秦人自天水进入关中后,曾经先后在陇县、陈仓平阳、凤翔雍城、咸阳和栎阳五次迁都,但秦人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咸阳。
尽管与秦人以雍城作为国都的时间相比,咸阳不是秦人在关中定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但作为秦人吞并六国的收官之战,咸阳才是秦人积攒数百年气血、从一个周王室牧马人和一度被诸侯鄙视为蛮夷的弱小国家,成长为顶天立地巨人最关键的一个地方。
秦孝公迁都咸阳的关键之举,成为秦人走向关中独一无二霸主的标志,不仅成就了其奋斗多年的政治理想,秦人一统天下以及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的文化精神,也是在咸阳期间完成秩序化、体系化的过程。
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咸阳是秦的崛起之地,咸阳滋养着秦文化。”随寻秦团的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王学礼说。
王学礼曾参与兵马俑、秦咸阳城遗址等多处重大考古发掘。对于秦的历史,他娓娓道来——
“当时的秦都咸阳规模宏大,包括渭河两岸的广阔地域。以咸阳为中心,东迄黄河,西达千、渭河之滨;北起九山和林光宫,南至秦岭北麓,东西400公里,南北200公里的范围内,都建有离宫别馆。渭河以北主要有冀阙、咸阳宫、兰池宫及各具特色的六国宫殿,渭河以南有举世闻名的阿房宫,供皇帝游玩的甘泉宫和上林苑。渭河穿流于咸阳城的宫殿间,一座宽6丈、长380步的木桥把渭北、渭南连在一起。咸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听着专家的解说,看着眼前的历史遗迹,采访团的记者们发出阵阵赞叹。来自《钱江晚报》的徐洁,不停地按下相机快门。“咸阳真是一个古老美丽的地方,曾孕育了那么久远而且至今影响着我们后人的文化!”她说。
秦文化的聚合之地
这是一座见证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历史场景的大桥,距今已有2000多年。
这是一座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木质结构桥梁——沙河古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重要地位。
时过午后,气温炽热,“寻秦”团的记者们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寻找秦朝历史脉络。
葱郁园林,林荫小道,复古式的山寨建筑,沙河古桥俨然坐落在如画风景中。宽大的保护棚下,一根根粗壮的木头桥墩,或倾斜,或直立,或皴裂,或斑驳,虽历经千年风雨,却在细沙中依然挺拔。
“一号桥木桩排列整齐,清理出16排143根桥桩。二号桥清理出5排40根桥桩,东西排列,南北对应。沙河古桥是秦咸阳城、汉长安城去上林苑和西入巴蜀跨渡沣水的桥梁。这座桥1989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现在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介绍道:“我们不仅在保护一座桥梁,我们更在传承历史文化。”他的解说,博得一片掌声。
看着眼前的沙河古桥,第一次到咸阳的《伊犁晚报》的姬存莉,深深沉浸在历史的气息之中。她说:“从秦咸阳城遗址到秦汉博物馆,再到沙河古桥遗址,我深深感受到,咸阳不仅是秦文化集合、提升并最终成为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的聚合之地,也是秦文化从散乱无序的丛林,成长为一棵巨冠如云的参天大树的决胜之地。”
在咸阳,“寻秦记”的老记们,还漫步古朴的中山街,走入咸阳文庙寻访,感受秦汉博物馆的凝重,感受秦文化的博大,感受富有朝气的咸阳的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