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救援人员在近3公里长的泥石流表面上抛撒白石灰消毒 本报记者 宁峰 摄
7月22日 天气湿热
今天,记者来到安康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与前几天去过的紫阳重灾区焕古镇“孤岛”相比,这里更是惨不忍睹:脚下哪里有路,全是碎石泥浆;原本“十几层楼房深”的河沟,现在满目疮痍:电线杆倾倒在污水里、抽了穗子的水稻倒伏在地里,贴着白瓷片的楼房歪斜着,淤泥挤进门窗,一人多高……
七堰村一组黄应平的房子被泥石流冲没了,“成了一堆石头”,只剩下几床被子,由于事发前晒在房顶上,得以“幸存下来”。尽管全部财产只剩下这几床被子,但生活还要继续,毕竟,“这里是我的家园”。老黄与村里的另外7名村民,拉来几车石灰粉,撒在泥浆上。“泥石流经过的地方都得撒到,要防疫”。白花花的石灰,很刺眼。
山梁那边的小沟村,也来了几名村民,正站在泥浆里搬石头,“这里遭了难,能帮就帮帮”。其实他们家里也遭了灾,“不过要比这里小许多”,“房子也被泥石流埋了”,“好在没伤人”。吴洪安、朱相平从泥水里挖出几根椽子,“不知谁家的房子被冲了”。他们把这些木头架在河水涌流处,助人行走。
远远望见半山腰有几个簇新的花圈,那是亲人在安葬遇难者。骤然间,送行的鞭炮声响起来了,噼噼啪啪,在山谷中震响。再走近些,就看见一地红色鞭炮屑,粘在黄黑色的泥土里,让我的心一点点下坠。
几个村民从深沟里撵出几头猪,“放到下面安全的地方去养”赶猪的老汉说,“明天还要过生活”。远处黄土地上,走来一队背着家什的村民。这是七堰村四组的曾显仁一家7口。老曾肩上的背篓里装着几袋粮食,老伴抱着个木盆,夹了把雨伞,一个青年则背着高高的一摞被子,外面用塑料布蒙着。老曾说,房子被水泡塌了,“不搬迁不得行喽”。这队行走在泥浆中的村民,深一脚、浅一脚,相互搀扶,令人不忍目视。
河道边,林家阿婆新修没两年的漂亮房子在18日那天肆虐的泥石流“侵蚀”下,基座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房子几乎成“空中楼阁”。林阿婆欲哭无泪,两腿泥,站在黄黑色的泥浆里,拉住记者诉苦。
我无语,眼前满是红的鞭炮、白的石灰,还有黄的泥土……
回程才发现两边山上半山腰处,还有大片大片的庄稼地,莲藕田里的白色荷花骨朵马上就要绽开,还微微能闻到稻田里透出的阵阵稻香。希望还在,那就好。 本报记者 孙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