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作为大秦文化的发祥地,其历史禀赋、文化底蕴以及品质内涵都是无可比拟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秦文化的历史文脉传承下来,并且做大、做强、做响!”刘宇斌谈到举办此次大秦文化高层论坛的初衷时,豪情满怀,语调铿锵。他说,咸阳因塬成势、因水成形、因史成名,这里有塬、有水、有文化,在建设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今天,已经具备保护、开发、利用秦文化的基础和条件。
这次高层论坛盛邀国内名家亲临咸阳,纵论大秦文化,深度挖掘秦文化精髓,就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秦人的原创精神、开拓精神、包容精神,高举秦文化之纲,在更高层面上推进泾渭新区又好又快发展,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建功立业。
当有记者问到秦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时,刘宇斌说,我们一定会处理好保护、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将保护放在首位,做到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打造文化软实力,让秦文化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响亮品牌。他说,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泾渭新区将致力打造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区,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田园观光农业等,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使其成为未来大西安重要的历史人文符号和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象征。
链接:秦宫遗址: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迁都于此。历经七代王公,至始皇帝时统一天下,二世而亡,共144年。其间,咸阳宫先是作为诸侯秦的国都,后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帝国的首都。秦人每破诸侯,皆写仿其宫室,筑于咸阳北阪上,后又在渭河南部修建宫室,形成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的恢宏气势。当时的咸阳“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人口逾百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建国后在西起塔尔坡,东至三义村,南抵渭河北岸,北到高干渠的宫殿基址中心分布区,发现了十分丰富的秦代文物,诸如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诏版、驷马壁画、已经炭化的丝绸制品等,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辉煌历史。现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秦咸阳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