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陕西
山阳桥耳沟受泥石流重创 一个村民小组26人被埋
http://news.hsw.cn    来源: 西安晚报  2010-07-27 05:0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废墟中终于刨出6个人

  26日,天突然放晴,幸存的亲人们采取各种方式开始“刨人”。

  邵祖银坐在倒塌的房屋旁边一块石头上。面前,几十米宽的山沟被填满了巨大的石头和泛黄的泥浆。

  倒塌的房屋旁边,靠西的一段墙倔强地矗立着,房屋其他部分完全失去了原貌。七八个男劳力赶来帮忙,加上自己的两个弟弟,一起动手,试图从这里刨出弟弟邵祖发的媳妇。25日,他的媳妇就是从房屋的废墟下被刨出来的。

  为什么说走就走了呢?望望不远处,邵祖银兀自言语。那里,安放着他的妻子。其实是一块玉米地,几块木板搭在两块厚厚的土坯上,妻子被刨出来后放在木板上,用被子盖着。风吹过,玉米叶子轻轻摇摆,一切显得很凄凉。

  邵祖银当时在甘肃陇南打工,24日知道老家出事后,连夜往回赶。当时电话里只让他“不要担心”,但直到走了几里远的河道,才感觉实在太惨了。

  记者看到沿沟而上的河道,大片的路基被冲,12公里长的河道,几乎找不到完好的部分,更多时候,是河道整个被巨大的山石填满,没有一点儿路基的痕迹。附近钒矿矿场一个约5米长的大油罐,被冲到几百米远处。

  时间已是上午10点半,大家刨了将近两个小时,还是没情况,使用的工具是钢钎、铁锹和双手。

  “娃!娃!”不知什么时候,邵祖银的母亲爬到废墟的一侧,向下悲怆地呼叫——她期望她深切的爱能唤醒废墟下埋着的孙女。

  下午1点多,在河沟东边邵绪君家,记者只听到沟对面一声又一声的男子大哭的声音,是邵祖发,几个人都拉不住,反复地扑向废墟的一处门板下,要往里钻,脚踝不知什么时候被蹭破,血流了出来。

  门板下边,发现了妻子的一条腿。

  “快把他扶走,别太受这刺激!”有人说。

  邵祖发被众人扶到山沟下面。众人铲掉门板上面的土,刨开、移走一堵土坯墙,移动门板,抽出一个簸箕,又抽出一个蒸馒头的铝笼,再用手细细扒掉上面的土,一位女子的上半身露了出来,背朝上,稍侧着身子,头发还扎着,两只手已无血色,整个人看上去,像一尊蜡像。

  有人买来白酒,在女子身上喷了些,算是消毒,再用手刨开尸体其他部位的杂物。

  废墟一侧,继续刨人。废墟之上,更多的人抬着两口棺材。泥石流的石头夹着泥土,相当湿滑,一百多米远的路,抬了半个多小时。那是为沟东边的邵玉娟、邵玉苗姐妹准备的。

  沟东边,不时传来一阵哀哭,空气一下子抽得很紧,让人感到窒息。

  截至26日下午,大家从废墟中刨出6个人。

  “移民”能到哪里?

  河沟东边半山上,邵玉娟姐妹的遗体放在院门口,奶奶哭个不停。

  进了正屋,正对着堂厅敬着香火,这是当地村民的风俗,一幅巨大的对联写着:臣尽忠子尽孝忠孝为首,田可耕书可读耕读传家。

  堂厅一侧的墙上,是邵玉娟、邵玉苗姐妹同在2007年6月1日得的两张奖状。

  邵玉娟的外公说,两个孙女很孝顺,每次到他家,他从地里回来,两个孙女就会给他端来热水洗脚,再去做饭。

  桥耳沟村是一个“两山夹一川”的村子,东西两边的半山腰上住着人家,一条沟也就是百米左右宽。房子旁边,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村民们就在陡坡上开荒,辟出细长的条块土地种庄稼。

  站在沟中间看,那些小块的地那么袖珍,宽度就是大人跨一大步的样子。

  63岁的邵佳炳讲,原来的河流只有一两米宽,紧靠山体,河流西边是一条水泥路,水泥路的东边是大片大片的庄稼。

  记者站在河道上放眼向上向下看去,河道已被大大小小的石头填满,河道的高度甚至超出倒塌的房屋。

  邵佳炳说,泥石流和山洪将山体最上面的一处山体冲塌,形成更大的“泥山流”,泥山流冲向东边的山体,又反弹回来,涌向西边的山体,盖满了整个河道。

  这是一股巨大的S形泥石流。

  在邵佳炳的记忆里,1987年那50年一遇的洪水和泥石流,危害也很大,有房子被冲毁。时隔23年,这个小村组又遇百年不遇的雨灾、泥石流。

  试想一下,如果这里继续搞灾后重建,盖起漂亮的房子,恢复耕地,可能一切渐渐归于平常。但再过三五十年,如果这里再次发生灾害,又一拨村民的孩子们长大了,再遇这样的惨象,该如何面对生活?既然这里不适合生存、生活,为什么不搬走呢?

  记者的这个想法,也是大多村民的想法:想搬走,想移民,可是往哪里搬,往哪里移?

  他们说:搬迁和移民,首先要有一块合适的地方,到山外面先盖房子,再有土地。但这真正做起来实在不容易。

  这个问题,也是高坝店镇党委书记李峰的担忧。他说,移民这个事,他也想这样做,但他做不了这个主,恐怕还得商洛市、山阳县,甚至得多地联合才可能进行。

  26日下午两点,记者下山时,陆续有志愿者肩扛手提,往桥耳沟村送救灾物资:米面油、方便面、矿泉水、酱油、醋、盐、彩条布、折叠床、棉被……其实,首批救灾物资在当天一大早就运抵桥耳沟村。

  这个偏僻小村在以后的日子里,如何长久地解决村民的居住安全、生产安宁、生活安康问题,这是摆在山阳县乃至商洛市政府面前最大的问题。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云南怒江突发泥石流灾害 目前致11人失踪11人受伤 07-26 20:19
泥石流袭击丹凤竹林关镇 200武警拼力搜救失踪者 07-26 04:38
泥石流阻断陇海线潼关段 今晨4时抢通 07-24 09:03
泥石流阻断陇海线潼关段 今晨4时抢通 07-24 08:02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