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说 破旧立新 整装重生
一网友在2004年11月曾写过一篇关于解放路的文章,其中这样描述:解放路如今只有民生百货孤单支撑着半条街,这条路更多的价值在于,是从火车站进入市中心的最快捷的通道,这里给人的感觉是:车流量大于人流量。
从繁荣到衰败,解放路失去了商业领跑者的宝座。而此刻,城市管理者开始了破旧立新的改造:2007年2月,民乐园商圈启动改造……
2008年12月,解放路整体改造启动……
2009年12月,投资35亿元的民乐园万达广场建成开业……
直到现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改造还在继续,然而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难题依然存在:如何找到个性,在商圈遍地开花的情形下杀出重围;如何重塑新的商业精神,重新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轶闻趣事
重大历史事件见证者——西京招待所 首家豪华宾馆飞虎队曾下榻
西京招待所作为民国时期西安第一家特级旅馆、第一家高级酒店,见证了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
1934年春季,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与中国旅行社协商,决定在西京(当时西安改称西京,作为陪都)建造一家特级酒店。考察西安城之后,中国旅行社把地址选择在了中正路(即今解放路),认为新建酒店应靠近火车站,以方便客人就宿出行。
1935年1月1日,陇海铁路长安车站(今西安火车站)举行通车典礼,正式营运。同年11月16日,中国旅行社西安分社在解放路修建的西京招待所正式开业,是西安首家豪华宾馆。《陕西党史》2009年第二期曾刊登《西京招待所的历史回顾》一文中提到,“西安事变时,在此下榻的有陈诚、钱大钧、卫立煌、万耀煌及夫人、朱绍良、蒋鼎文、陈调元、邵元冲、蒋作宾、张冲、蒋百里等,还有东北军将领于学忠、马占山、万福麟、胡若愚等。另有其他旅客为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等人”。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依照分工,张学良的东北军负责对付住宿于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杨虎城的十七路军负责拘禁跟随蒋介石前来西安并住宿于西京招待所的这些民国军政大员。而抗战期间,西京招待所也是美国飞虎队队员的休闲之处。
1954年,国家出资三十万元购买下了西京招待所。几度变迁,如今西京招待所成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办公地,一直到现在。
上“珍珠泉”泡澡 那是很有面子的事
请人去珍珠泉泡个澡,搓个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安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而这个“珍珠泉”浴池就坐落在解放路上。
1936年,也就是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年,国民党一个叫焦范东的官员在解放路中段西侧开了一家大型浴池,取山东济南“珍珠泉”命名,而“珍珠泉”浴池开张也在那时的西安开创了现代洗浴的先河。
据一名住在东四路上的老者回忆,当时的“珍珠泉”浴池已很气派,分上下两层,有大池子,也有包间,每天从上午就有客人,到下午五六点人已开始多起来,最多的时候,偌大一池水中,望去满是水汽笼罩着的人头。那时候,浴池的服务员也很热情也很好,客人一进浴室,就有跑堂的伙计递上热乎乎的“手巾板”,还有搓背的,都是笑容可掬。
上世纪50年代后,“珍珠泉”浴池改为国营,经过了一次大的修缮,增加了设备,生意越来越红火,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小刚采写
这里不会成为传说
近百年来,解放路经历了世纪的风云变幻,见证了古城的沧桑巨变。这条老街,有过辉煌,也有过失意。
纵观其商业发展史,成功在于这里的经营者,思想开放较早,经营眼光超前,加之乘车采购进货方便,商品物美价廉、品种齐全,更因人们的从众消费心理,造就了解放路一度成了西安最繁华的消费场所。这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商品经济时代的缩影。
许多像陈世科一样的人,来到西安,扎根发展。尽管乡音不同,但却能和睦相处,这也让居住在解放路上的每一个人对这座城市有了归属感。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也成功助推解放路的商业发展。加之,解放路紧邻火车站,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每一个到西安的人第一时间认识西安这座城市,古老、厚重又不失现代气息的西安文化由此传扬于四海之内。而外面的人又将最新的观念带到西安,其开放的胸怀接受着各种新、异、特的现象,并由此影响和辐射到省内外乃至西北各地。
今天,解放路并没有因为失意而自弃,城市管理者正在重新塑造这条名街。我们有理由相信,浴火重生之后的解放路仍会再现昔日辉煌,我们也会相信,解放路的故事不会成为传说。
下期预告
如今西安高等院校林立,众多学子高考后,来到这里深造。而在明清时期,文人墨客是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他们是如何经过长途跋涉赶到考场之地,在当时决定人生命运的考场又在何处……敬请关注下期城市记忆“西安贡院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