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讯(实习记者 赵瑞利 记者 卿荣波 实习生 崔媞) 负责受理捐款的志愿者雷念烈发现,3天来,到报社捐款者以中老年人居多,鲜有年轻面孔。这让他有些遗憾,希望年轻人也多奉献爱心。
55岁志愿者说——看见大家来捐款,感觉暖暖的
刘云和雷念烈是省慈善协会的志愿者,负责此次募捐工作。两人已经退休,今年都55岁了。每天早上9时,他们俩准时赶到华商报社,中午换着吃完饭后,一直坚持到下午6时才回家。雷念烈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可是一工作起来就都顾不上了。
刘云特别热爱志愿工作,她说这可以让她感觉到社会的温暖,“水火无情人有情,那么多人都来捐款,让我们感觉到这个社会的温暖!”雷念烈说,2008年汶川地震,他就有了当志愿者的念头。当时从电视、报纸上看到那么多的志愿者奔赴灾区,他也特别想去,但因为年纪大未能成行。
雷念烈发现,这几天捐款者的年龄绝大多数都在40岁以上,好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顶着烈日,颤颤巍巍地来报社捐款,但是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我们这些中老年人都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更想看到年轻人参与进来。”
保安捐款百元——这些钱是他半个月的生活费
昨日上午,高建荣来到报社,拿出100元钱和一封信交给工作人员。“钱有点少了,”他不好意思地说。在写给陕西省慈善协会的信上,高建荣写道:“得知陕南洪灾,我深感痛心,我只能捐这么一点钱,希望这点钱能给灾区解决一点实际问题。”
39岁的高建荣是韩城人,靠打零工养活一家四口,一个月前才在西安一家酒店找到一份当保安的工作。100元钱在别人眼里也许不算多,可对于他来说,这些钱足足可以花上半个月。采访中,他多次表示:“挣得不多,捐得实在有点少,但我已经尽力了。”
今日,本报将继续在报社一楼大厅设立募捐点,欢迎更多人士献出爱心。
捐款方式:省慈善协会在本报一楼大厅设立募捐箱,现场捐款后有工作人员开具慈善发票。(正常工作时间内)
本报地址:西安市含光北路156号(含光门外向南200米路西)
省慈善协会捐款专用账号:78660188000033857(请注明:陕南洪灾)
开户行:光大银行西安分行营业部
户名:陕西省慈善协会
捐赠热线:029-87294186
87294399 87294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