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有责任,按照政府的本来面貌做西咸一体化大遗址景观的建设。秦都咸阳的规划思想,从早期的实用、创新走向后来的浪漫,按照咱们一名考古学者、秦汉历史学家的梳理,秦帝国当时在咸阳周边,包括整个西安的北部,一共建了7大宫殿建筑群落,承担着诸多功能,另外还有错落分布的手工作坊、陵墓等。
只有放在西咸一体化这样的大前景下,这样的指导思想中,才可以成为经典中华文化传播的基地,在我看来西咸一体化不光是一个政策导向,应该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一个研究方法,更应该成为遗址公园也罢,大遗址保护区也罢的设计理念。
我概括成几组西咸一体化,第一个就是帝都范围的一体化,今天要保护再现秦都遗址,要以北边的建筑为中心,要把整个南北都纳入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这是咸阳应有的民风和应有的国都的内涵。
第二个无论是渭以南的长安,还是渭以北的咸阳城,这里有秦汉文化资源一体化的策划和开发的问题。
第三个秦汉时候今天人看的不重的,就是历史上看的比较重的,就是帝王的陵墓建设和宫殿建设一样重要,都是一样的风水标准,在西安的东部有秦代的东陵墓区和兵马俑,当时建设的时候,把地陵和宫殿的门有着严格的对位关系,现在从武陵源向南接通西安北部的汉长安城。
在我看来不存在把什么地方给谁去弄的问题,它的内在联系就是这样,所以必须要用西咸一体的资源调配和设计思想,才可以表达秦汉文化的联系和建筑空间上的联系。
再谈一点,就是如何烁古振今,我觉得咸阳的集合性、战略性的文化旅游的资源是秦宫汉陵,与之配套的桥梁、作坊等是合成这三个景观单位的主题和历史,应该立足长远进行一个整体的设计,有的地方需要急,有的地方需要从长计议,关中地区隋唐以后就被边缘化了,后来就显得美人迟暮,变成了一个衰老的城市,但是西安这个地方有一样东西从来不倒,就是势,就是气势和责任,这是关中地域文化重要的历史遗产。
在咸阳秦汉大遗址景观建设中,务实创新的精神应该成为第一元素,关于将来的开发模式,我觉得这个地方不是用主题公园,而是用国家遗址公园的形式,现在钱不是一个问题,现在在全世界大的景区、小的景区,不像古代是自己生长起来的,是被定义出来的,只要这个地方是稀缺资源,这个稀缺资源可以跟社会发展大势结合起来,只要它的创意策划可以表达它真正的价值,只要它有专业的团队,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东西虚实结合,进行全球化的金融运作,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关键是我们的设计、策划是不是大气,是不是站得住脚,与资源对接、与历史对接,与市场对接。
关于具体的里面的景观体系的建设,这里不是合适的场合,我就不说了,我觉得将来咸阳的秦汉遗址景观里面应该有八段景,一个是秦宫标志性的建筑,第二个就是武陵源的景观,第三个展示秦国兼并中国的博物馆,第四个再现秦都咸阳的手工作坊群落,第五个湿地秦汉风情的休闲区,第六个依托遗址公园的创意园区。第七个就是感受秦汉宏伟苍茫的历史廊道,第八个就是注重文化内在关系和有客的感知诉求的西咸一体化的旅游线路,在这个地方我们不想建成一个对人光是学习,没有人的娱乐、休闲的体系,如何做这个呢?这里需要想很多办法,聚集什么样的文化符号对得起这个时代,这是非常专业的话题,在这不去烦扰大家,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