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面想回答一下王鲁湘先生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可以在六国当中脱颖而出,能够一统天下,别人讲了政治、军事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也就是周,咱们周是对上三代的总结,总结的成果是什么呢?确立了农业文明在中国的主导地位,这是周代的贡献。
但是周代的制度呢?它是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宗法制,以血缘的尊卑亲疏分配利益,通过血缘家庭分配政治地位和分配经济利益,这种政体有一个缺陷,就是内向的,排他的,它只强调中原、小中国。
但是到了秦就不是这样了,我认为秦是对百家争鸣一个有意识、有效的总结,因为周的制度相对来说保守、稳定,所以一旦高峰期一过,迅速走向衰落、土崩瓦解,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大变革时代,这个变法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中国思想界最为活跃的时期,百家争鸣的时期。
很多新的见解顺应新的历史的变法发表出来了,各派都在竞争,竞争走到后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多君主在选择,但是是被动的、盲目的,有一些学派可能一时拥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很快就过去了。可是秦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呢?中国的杂家出现了在秦,秦朝不固守自己的传统,什么东西对我有利,我就把它吸收、进行改造。
司马迁写史记是有世界眼光的,不仅讲了我们周边很多的国家,而且一直讲到地中海,我们那个时候是很开放的,秦人是很开放的。杂家出现在秦国不奇怪,它始终在困境中发展,只要对我有利的东西我就把它吸收过来,这个总结停留在杂家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主导的东西。
首先依法治国的话,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的机会,你立了功了你就可以由爵位,你就可以当将军,你就可以进决策层,如果你犯罪了,就可能没收你的所有财产,某些事情做得好国家就鼓励你,这个在当时来说,给很多人平等的权利,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事情,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恰恰是秦人的这种开放、包容、而且善于总结的文化,还有创新,所以它就优于各国。
赵人也是有灵光一线的,他逐渐趋向于保守,没有秦人做的那么彻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秦的胜利实际上是它对百家争鸣做了一个正确的总结以后的产物,它在指导思想上就领先,下来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就是兼容并蓄,你佛教来我们可以接纳,你伊斯兰教来我们也可以接纳,只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就可以存在,佛教中国化了,所以佛教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咱们核心文化的一个重要补充,但是如果你不中国化,那你就自生自灭,咱们的传统就是你来、你中国化,我们就吸纳你、包容你,当然核心思想在秦始皇的时候,是以法家为核心的,但是法家有时候赤裸裸,太单一了,到汉代的时候总结当时的法律不行了,要休养生息,经济一旦发展了,腰包一鼓想法就多了,这样就要有新的主导思想替代。形象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追诉到秦,秦是最早认真对中华文化总结的一个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