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华商网讯(记者 杨毅 乔静)以讲解《论语》闻名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7月29日日前参加了由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咸阳市泾渭新区管委会承办的“弘扬秦文化与建设大西安——中国大秦文化高层论坛”。在论坛现场,于丹和现场观众及主持人款款谈起了秦汉文化、遗址公园、西咸一体化,于丹还绘声绘色描述了自己上学时第一次到咸阳,追忆乾陵、茂陵,有多么敬仰、想象着昭陵埋着什么样的梦想,这一切将在未来的咸阳宫国家遗址公园中焕发起来。
要有像司马迁一样的的责任和担当
秦汉文明对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样的吸引呢?于丹说:“我们今天能够触摸的仅仅是秦砖汉瓦,秦汉的传奇不仅仅是制度代代延续下来,更重要的我们今天以峰谷称作那个时代,我们提的不是修辞的技巧,而是不可替代的峰谷精神,这是真正让我们缅怀的。西咸一体化,交通如此便利,从西安到咸阳如此方便,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个砖缝中写着什么样的神奇。”于丹认为任何一个大都城的投入,由市委、市政府联合这么多专家隆重的投入,要的不是为了历史的纪念修一座遗址,而是像司马迁一样的的责任和担当。
期待文明被中华大众感知和触摸
“国家遗址公园,不是一个高端的学术研究机构,在这里是面向贫民百姓的,面向所有华夏子孙,更面向国际上所有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各国代表自己文明的十几个符号,中国可能是最多的,超过了30个符号,但是我看到在巴黎有卢浮宫,我看到太多地方有自己的国家公园和重要的博物馆,但是在中国的文化符号中没有,我们缺少了什么呢?我们文明的信物大概比别人都要多很多倍,但是我们缺少的是展示的方式,所以在今天方式它的内容可能是同等重要的,所以我以为我们今天进行这么一个盛会,大家应该探讨展示方式,展示的内容祖宗已经给我们留下的,展示的规模政府已经给我们拓展了,我们能探讨的还有什么呢?展示方式,所以今年的世博会我看到清明上河图的时候,我还有一个更深的感受,就是它在什么样的文化坐标上,中国馆的人给我介绍,今年我们用中国特有的植物替代了空气清新剂,每天这里人来人往,我们要有中国人的环保方式。”于丹的话让现场观众及主持人都沉醉其中,纷纷心向往之。
先有内在的品才可以打响外在的牌
于丹称自己是教传媒学的,关于国家遗址公园的品牌铸造有特别的见解,品牌就是先有内在的品才可以打响外在的牌,单现在很多地方打反了,先上来打一个牌号,打的很大,但是品没有打起来,我们能不能从兴建之初,就当做一个持续性的品牌发展去打造,它不是短效率的,不是哄动一时的新闻发布,我们所要开发的资源,怎么样才是一种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环保的、可持续的呢?一定要有一些品牌的基本概念在里面。
最后于丹表示一座国家遗址公园,现在一切投入都已经开始了,我们已经期待它一点点呈现出来了,我们每个人心存憧憬,希望它可以唤回秦汉唐风,在那样的建筑群中恢复一个不可替代的气场,让那个时代的精神气息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恢复,邂逅一个全新的自己。在这个公园里发现你可以那样的忧伤,可以那样的激昂、澎湃,可以去看那些几千前的文明,以一种化入人心的方式,让你走出去之后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