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六兄弟”之一的榆林小伙杨仲辽在堆满垃圾的湖面上艰难前行,寻找还能使用的网箱 本报记者 宁峰 摄
一场50年不遇的洪水,使原本清澈的湖水浑浊不堪;曾经挤满游客的景区,如今门可罗雀;一时备受关注的创业基地,如今死鱼漂浮、垃圾成堆……7月28日下午,本报记者探访了安康瀛湖的灾情。
瀛湖——西北五省最大的淡水湖,距安康城区西南16公里,国家3A级旅游区。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7平方公里,库容26亿立方米,最高水位330米。在安康人的记忆中,瀛湖碧水蓝天,景色优美,素有“陕西千岛湖”之称。
湖水浑浊 垃圾成片 吓跑游客
昨日下午2时许,张勇坐在瀛湖景区“快艇调度处”的铁皮房子里发呆。景区刚来了几名游客,这是当天唯一一拨客人,尽管工作人员很热情,但最终这些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离开了——浑浊的湖水、湖面上堆积的垃圾吓跑了客人。
“就在半个月以前,售票处窗口还要排长队呢。”张勇回忆,那时候,乘坐5人的小快艇一天要跑20趟,乘坐十几人的游船也要跑十几趟。“现在,一天能跑一趟,就算烧高香啦。”
张勇去年贷款28万元买了一艘20多座的大游艇,没有游客,游艇跑不起来,“眼看还不上贷款了,着急又没办法”。不仅张勇一家如此,景区游船和快艇各有40多艘,今年入夏来,每逢周六、周日船上都是客满为患,现在却都停在港口。游船周围堆满了垃圾,到处都是“浪渣”(当地口语,即漂浮物)。
记者乘快艇行驶了两个小时,随处可见上游冲下来的木头、鞋子、牲畜尸体,记者甚至还从湖面上捞起一本营业执照,是紫阳县工商局颁发给紫阳县毛坝镇涂玉军的摩托车维修及零配件零售执照。在回水湾,更是漂浮物堆积,有小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快艇行至此处,不得不放缓速度,小心通过。
开了20多年快艇的船主曹文龙说,7月25日、26日,景区管委会、船舶公司出动50多人,才把港口附近的一片漂浮物捞干净,水里垃圾堆积厚度就达30多厘米。但是更多的“浪渣”分散在广阔的湖面上,无法清理。
“创业典范”损失两三万
对景区最重要的影响还是养殖渔业。瀛湖是淡水湖,水域面积宽广,适合养殖渔业发展。多年来,政府鼓励渔民兴办网箱养鱼。这次洪水一来,瀛湖沿岸不少网箱被洪水冲毁,网破鱼死,给当地渔业造成严重损失,具体数字目前还无法统计。
昨日下午4时许,瀛湖水面恶臭阵阵,榆林小伙杨仲辽撑着小船,正在一片“浪渣”中穿行。杨仲辽2008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09年,他与安康籍同学张磊等6名同学在瀛湖创业,6人平均年龄不到25岁,集资50万元注册了一个名为“汉水兄弟”的水产公司,张磊是老板。
一时间,“汉水六兄弟”声名鹊起,被当做大学生创业的典型频频见诸报端,有评价称,“汉水兄弟”几乎一跃成为安康网箱养殖水产的最大户。而“汉水六兄弟”则称,他们“只卖感觉稀奇的鱼”,“我养的鱼不按斤卖,按条卖;不卖普通的,只卖感觉稀奇的;不卖死的,只卖活的;而且是礼盒包装,两三天后打开,鱼还能活蹦乱跳”,借助安康瀛湖库区旅游业,卖高档活鱼礼盒。
但是,这次的洪水给“汉水兄弟”沉重的打击。记者昨日探访时,杨仲辽说“大概有近千尾半斤多的鲟鱼被冲走或死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的首席专家吉红等人查看渔业灾情时说,2007年,西农大在安康建站,帮助投资者和渔民,引进鱼苗品种以及技术培训。瀛湖里渔业中,最有经济价值的是一种叫做匙吻鲟的鲟鱼,市场价一斤45至50元。这么算来,“汉水兄弟”这次损失就有两三万元。
除“汉水兄弟”,还有数十家网箱养殖户也遭受了损失,尤其是大的库湾区,“浪渣”等垃圾、牲畜尸体若不及时清除,会影响湖水水质,影响当地渔业养殖。本报记者孙强

【专题】关注陕南百年一遇暴雨洪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