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西大街商业街区内的陕西省地方志馆 本报记者 苗波 摄
近期,西安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学者,对西安特色商业街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指出,西大街非商业单位数量过多,形成商业“断裂带”。
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商业街太长,很少有行人从这头逛到那头。商业街周边过于缺少休息椅、卫生间,让游人感到不便。
现状
现象一:商业街上非商业单位数量过多
调研发现,西安的主干道繁
华商业街存在非商业单位数量过多的问题,影响街区整体商业氛围,例如西大街分别有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西安市卫生局、西安市妇幼保健院、省地方志馆、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广济医院、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等8家非商业单位,造成商业“断裂带”,影响人气聚拢。
同时,按照“唐皇城复兴计划”要求,西安城墙内主要街区建筑风格应体现唐代风格,兼顾周、秦、汉文化特色,但现有街区建筑形态唐风古韵体现不够,历史文化特色不突出,市场定位不明确。
现象二:空铺现象严重
西安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先进城市的商业街项目在开发建设前均明确项目的建筑特色、业态定位,甚至运营品牌,而西安的商业地产开发与商业管理运营脱节,导致商业项目物业竣工后,开发商长时间招商无果,空铺现象严重。
现象三:停车位严重不足
由于西安特色商业街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齐全、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停车场、公厕、垃圾收集点、无障碍设施、休闲广场、绿化景观、广告设施等设施配套滞后。
例如,东大街、解放路、西大街等主要商业街沿线支路、巷道狭窄,建筑陈旧。东大街、书院门、小寨等街区停车位严重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求、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利用不够等,也是西安特色商业街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王晓亮实习生安瑞采写
支招 建议一:为非商业单位实施改造提供优惠
西安市政协调研后,建议西安设立支持特色商业街发展的专项资金;鼓励非商业单位办公机构外迁;为有意愿、有能力进行沿街商业项目开发改造的非商业单位实施商业改造提供优惠条件。
西安市政协还建议商业街完善公共汽车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路灯、公厕等公用设施,行道树、花草坛等绿化设施,休闲广场、座椅等休闲设施,饮水器、垃圾桶等卫生设施,电话亭、标志牌、导游图、报时钟等信息设施。
建议二:大型城市商业街可控制在600米内
近期举行的西安市政协常委会第十一次学习讲座,邀请了商务部商业街国内贸易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健徽,由韩健徽主讲商业街的建设与管理。
韩健徽指出我国很多商业街存在的共同问题,例如千街一面、千店一面的同质化倾向比较突出。“商业街不可盲目求大,如果街道过长,我们恐怕要有运动员的身体才能把街逛完,商业街的长宽高都应有合理比例。”韩健徽说,大型城市商业街的有效长度应控制在600米以内,中小城市商业街的有效长度应控制在300米以内。宽度可控制在10米至20米之间,小型商业街可更窄一些。商业街的建筑高度以1层至2层为宜,主力店可3层至4层。
一条商业街应像一首交响乐,通过主力店、特色店、广场、景观等节点的设计,增强商业街的节奏感和高潮点,带动人气和商气。
体验 商业街逛起来有些累
近日,记者在西安一些商业街调查发现,在电子城步行街、吉祥村步行街等比较窄的商业街,行人很少有走到一端再原路返回的;而在东大街、西大街等比较宽的商业街,过街成为难题,只能走完这一侧再返回走另一侧。特别是西大街,街道过宽、过长,走完很累。
记者发现,很少有顾客“垂直”逛完这座商城,再“垂直”逛另一座商城,大家还是更喜欢平行行走,而不是“垂直”行走。如果一条商业街两侧高楼太多,要么行人在商业街上逛街的长度会减短,要么商铺一层生意好、二层人很少。
有市民说,商业街两侧高楼使人觉得压抑,过于豪华的装修使人望而生畏;不太容易找到休息椅和卫生间。
背景 西安已拥有40多条商业街
7月28日至7月29日举行的西安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称,西安市政协围绕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发展等问题进行的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我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存量已超过5000条。西安目前已拥有较有影响的特色商业街40多条,经营范围涉及商业零售、餐饮服务、电子产品、服饰专卖、休闲娱乐、家居建材等行业。钟楼、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解放路、小寨、土门等十大商圈销售额占到全市城市消费量的30%,拉动作用强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