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中国报道
就业歧视面面观:中国特色的35岁 忌讳花样繁多
http://news.hsw.cn    来源: 人民网  2010-08-03 12:5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伴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2010届毕业生求职大战悄然拉开帷幄。而与此同时,各种就业歧视还在不断上演。

  有调查显示,近些年,有近七成求职者曾遭遇过就业歧视,而这些就业歧视可谓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性别歧视:知识女性的尴尬

  刘莹是郑州某高校的大四女生,从去年10月以来,她就一直奔波于各类人才招聘会,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种种艰辛。

  “很多单位明确说只要男生”,刘莹气愤地说,“我不明白许多单位招文员为什么不考虑女生,一些机关单位居然宣称招公务员只限男生。”

  刘莹看到的只是表象,事实上,更多用人单位不仅把性别要求摆在明面上,而且在淘汰就业者的过程中首遭不幸的也是女生。

  席玉娇是南阳某广告公司的副经理,不久前刚歇完产假上班,公司就通知她已经降职为普通职工了。如今,席女士后悔不迭:“早知这样,我何必去生孩子呢?如今,我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加上要照顾孩子,想谋求高就难上加难!”

  年龄歧视:中国特色的35岁

  今年48岁的欧阳宏先生,去年从加拿大回来探亲,无意中发现国内的招聘广告中都要求:男35岁以下,女26岁以下……这令他十分不解:像我这样的年龄,回国岂不是找不到工作?而作为网络工程师的欧阳宏,在加拿大刚刚从一家计算机公司跳槽到一家电器生产企业。要知道,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以年龄为前提的,因此,中年人在外国那可是宝贝哪。

  笔者发现,将求职者年龄要求限制在35岁以下,几乎是所有招聘会或者招聘广告上都能看见的关键要求、核心标准。笔者翻阅河南的一家报纸,在“求职天地”上,仅仅27条招聘广告中,有“35岁以下”要求的就出现了7个。这7个广告所招聘岗位分别是制冷设备推销业务员、司机、建筑施工员、会计、出纳、外贸跟单员。

  迷信歧视:花样繁多的忌讳

  即将毕业的某财经学院研究生冯丽静,刚刚应聘了一家私企,虽然初选、笔试、面试发挥都不错,但却一直没有接到录用通知。也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师姐告诉冯丽静,老总对她的工作能力、面试表现、临场发挥都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是她的“生肖”。“老板说了,你属鸡,他属兔,生肖犯冲。”

  35岁的虎自强是一名有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不久前,他到一家企业应聘给领导开车一职。当时,有两个应聘者竞争,工作经验和开车技术都有优势的虎自强却落选了。经多方打听,公司的招聘人员私下里告诉他:“你说你姓什么不好呢?偏偏姓一个"虎"字,你倒霉就倒霉在这个"虎"上啦!”原来,公司老总姓杨,因为“虎吃羊”,所以老总心中很不舒服,坚决不聘请他。

  地域歧视:不仅仅是“河南人”

  提起在应聘当中所遭遇的歧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郭怀亮气就不打一处来。一次他去应聘一家半研究性质的机构,招聘人员开始还颇有兴趣地询问他的专业、学习成绩等,可一听到他报上“籍贯河南”时,便马上改口了:“喔,喔,河南人呀!”随后就结束了问话,让他回去等通知,从此就再无消息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河南歧视”、“河南印象”。即使河南省这些年来外树形象、内求发展,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模范人物,可是外省市一些人对河南人的主观臆断和故意排斥仍屡见不鲜,以致于一些河南人出差或求职时不敢说自己是河南人。

  近些年来,为了推介学生就业,笔者曾陆续参加过许多人才招聘会,领略了五花八门的地域歧视。

  一次招聘会上,笔者发现一些单位在招聘展台上白纸黑字写着“不要东北人”。当笔者询问时,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说:“我们觉得,东北人比较冲动,好讲义气,爱闹事,所以不准备录用东北人。”还有一家单位干脆宣称不要北京人,理由是:北京人太懒,有八旗遗风。

  还有一些地方的单位在聘用人员时,明确表示不要苏州、杭州一带的人,说苏杭人讲究生活品味,讲究享受和安逸,不愿出力流汗,工作不卖力,甚至说“宁要西北文盲汉,不要苏杭书生面”、“苏杭人太精能,不便管理”。

  专家建议

  面对林林总总的就业歧视,在漫漫求职路上,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参与竞争呢?

  中国人民大学就业办副主任赵建峰认为,尽管面临着特殊的困难和压力,尽管“被雷的总是我”,但大学生们也没必要怨天尤人。事实上,大学生不仅普遍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而且具有一定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在职场上大显身手。虽然如今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但大学生们只要坚定信心、扬长避短,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徐兆铭博士提醒说,对于用人单位苛刻的招聘条件、“雷人”的招聘试题,大学生不是不可以迎合,毕竟求职的历程太过煎熬,顺利就业才是最大的精神慰藉。但是,这种迎合是有底线的,那就是道德和良知、人格和尊严。(许圣道 许圣义 许昌浩)

编辑:李晨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42岁农民工硕士就业难重回起点 被妻子数落无用 07-30 11:07
西安未就业毕业生档案免费保管 杜绝被就业现象 07-28 08:42
日本大学生避就业8万人留级 企业中意“应届生” 07-26 11:27
揭露西安航空旅游学院所谓的就业安置 07-26 10:17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