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陕西
西安黑尾巴机动车上路罚200元 逾期不治理罚2000元
http://news.hsw.cn    来源: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2010-08-04 08:3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西安晚报讯 (记者张瑾 实习生余凝 刘晨曦) 本月起至下月20日,我市将打响“斩黑尾”行动,以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对于拖着“黑尾巴”上路的机动车,将当场处以200元罚款。逾期不治理的将处2000元罚款。

  “黑尾”车上路 发现一辆处罚一辆

  昨日,我市召开“为了百姓健康,斩黑尾在行动”机动车排气污染集中整治动员大会,举全市之力遏制“冒黑烟”车辆上路行驶。本次治理的重点为柴油车辆。

  据了解,由于燃烧不充分等原因,“冒黑烟”车辆主要集中在柴油车身上,而且超标较为严重。所排放的细微颗粒物中含有较多的强致癌物质,可直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深部的肺泡,参与血液循环,对人体危害极大。为此,本次治理把柴油车整治作为集中整治的重点。

  除了柴油车外,我市将对全市所有拖着“黑尾巴”上路的机动车展开严查,做到发现一辆处罚一辆。公安交警将责令“冒黑烟”车辆维护治理,并将开出200元罚单。据了解,对查处的严重“冒黑烟”车辆,还将予以公开曝光。

  发现车辆“冒黑烟”请电话举报

  被查出的“冒黑烟”以及尾气超标的车辆必须在一个月之内进行治理并复检,复检不合格的,将不得上路行驶。对于逾期不复检或者复检不合格上路行驶的,将处2000元罚款。一年内连续三次检测不合格上路行驶的,处5000元罚款。对于反复维护治理,尾气却依旧超标的,强制报废。

  为了让更多的“冒黑烟”车辆不再污染我们的环境,相关部门希望广大市民共同行动,如果你发现了身边有“冒黑烟”车辆,可以拨打投诉举报电话。市环保局:12369;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中心:85459025。

  营运车辆“冒黑烟” 不得上路

  据了解,目前我市柴油车主要集中在公交、旅游、环卫、渣土、邮政、押钞、客货运、教练车、超市免费大巴、校车等类别的车辆上。

  我市已经明确了交通、教育、市容园林、邮政等部门的管理责任。并要求确保问题车辆不出厂,带病车辆不上路,“冒黑烟”车辆不运行。对于查处的营运“冒黑烟”车辆将发现一辆,叫停一辆。

  此次集中整治活动将列入创模考核之中,市四城联创办公室每周以简报的形式反映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动态,凡查证属实的“冒黑烟”车辆,按照车辆管理责任考核相关部门和单位。

  新闻背景

  今年西安尾气排放量预计将超45万吨

  西安晚报讯 (记者张瑾 实习生余凝 刘晨曦) 2006年35.88万吨,2008年41.98万吨,机动车每年“制造”的污染物正在快速攀升。今年,我市尾气排放量将超过45万吨。如果以每辆普通卡车载重10吨计算,需要4.5万多辆卡车才能把这些污染物拉完。如果这些尾气平摊到每个西安市民身上,每人都要承担50公斤左右。

  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07万辆。急剧增多的机动车在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加重了环境污染。据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我市二环路以内道路两侧低层面空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日均值浓度普遍超标,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1.8倍和0.2倍,呈逐年攀升趋势。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由2006年的35.88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41.98万吨,预计今年将超过45万吨。

  据环境空气质量创模指标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和二级以上良好天数四项硬性指标中,二氧化氮浓度连续两年呈增长态势,可吸入颗粒物和二级以上良好天数均未达标。这些,都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西安的污染类型已由“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烟尘与尾气混合型”污染。

编辑:李晨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汽车尾气10秒熏倒试验鼠 1分钟后死亡(图) 09-18 10:08
欧盟通过汽车尾气排放新强制性标准立法议案 12-20 01:01
科学家研究发现柴油机汽车尾气易造成婴儿矮小 07-15 09:24
北京斥巨资与意大利合作建立汽车尾气监控实验室 06-06 09:12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