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传涛
据统计,福厦高铁运行百天来累计发送旅客452万人,已成为国内高铁平均上座率最高的一条线路。有关负责人分析称,之所以能够超越京津、武广、郑西高铁等成为客流量最多的高铁路线,重要原因是其票价定价合适,票价还略低于汽车票价。(8月4日人民网)
福厦高铁运行100天,日均客发4.52万人,单从数字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意,但相较于几天前沪宁城际高铁有的车厢只有一名旅客甚至没有旅客的 “高铁成运椅子专列”的新闻,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点结论:其一,每位市民都想乘坐快捷、舒适的高铁,只要价格合理,没有人希望“被高铁”;其二,高铁不是不可以降价,抱着高于打折飞机票的价格硬撑,其实没有任何的理由和借口。什么成本核算、什么服务高档之流的官方说法,在福厦高铁还略低于汽车票价的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高铁来了,汽车火了;汽车运力不够,飞机火了;飞机火了,老百姓也终究会因为“坐不起这,乘不起那”而上火的。公众对于高铁票价高的争论,从武广高铁开通时就开始了,尤其是春运期间,公众不惜“用脚投票”,致使武广高铁也仅有 “四成上座率”。然而,更为揪心的是:春运期间,为了高铁,武广一线的普快列车被多次取消。
说到底,我们不怕取消普快列车,也真心地希望全国范围内实现 “高铁化”。但前提是,高铁的票价要符合大部分人的消费水平,其票价的制订过程要符合《价格法》里的听证程序。如其不然,高铁,这项所谓的“高效”、“科技”、“文明”的交通工程就会在“运椅子专列”中成为国家的形象工程,至于民生、至于运输、至于春运,早就扯远了。而每年春运带给公众的印象,除了人在囧途,也难有什么舒心惬意可言,即便在高铁年代。
世界上最快的铁路,应当是老百姓能坐得起的铁路。乘客不会天生就会和高铁结下梁子,更不会主动成为高铁的仇家,“用脚投票”的脚虽然长在乘客身上,可主动权却在铁路部门手中。只要高铁敢于放下心里的傲慢态度,敢于放低高于普通人消费水平的票价,人人都愿意做高铁的忠实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