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张永文
公交车上看到被打又无钱看病的妇女,张先生借给她170元,对方郑重承诺一定还。没想到对方迟迟不还钱,近20天才收到了还款。
见人被打,好心借给170元
7月17日,张先生乘17路公交车从大明宫到红旗厂,公交车上两名妇女发生冲突,大打出手,一名妇女被另一妇女的丈夫打了,张先生作为目击证人到派出所做了笔录,并到医院想看看被打的妇女。“因为当时被打得挺严重的,我家离得近就想走过去看看。”他说。
张先生到医院的时候,受伤的妇女正做检查,由于没带钱,被打妇女的女儿又称其姐在南郊正赶过来,哭着向张先生借钱应急,并表示其姐来了一定还,张先生见妇女伤得较重,便和被打妇女的女儿小樊一起交了给其母做CT的170元钱。由于有事,张先生没等着小樊的姐姐便离开了。
发短信,对方说不会看短信当晚一个陌生号码给他打了电话,由于关机没接到。“我是第二天看到了未接来电的短信才知道的。”张先生说,“我把电话回过去,得知那名妇女要还给我170元钱。”由于他当时正忙,就表示不着急。忙完事的张先生此后多次联系对方,对方的电话信号不好,要么不接电话,有时拨通了又说不太方便。
有次,对方索要张先生账号说汇款还钱,张先生回短信把账号发了过去,可是几天过去了都没音讯。后来张先生打电话问此事,对方说自己不会看短信。张先生还去对方户籍登记地方,寻找那名女士,结果该地拆迁了已人户分离,根本就无法联系到人。这样反复几次,已经过去了近20天,张先生开始怀疑对方还钱的诚意。“要是没钱不还都成,就直接说,这样反反复复真是叫人劳神。”张先生说。
钱还了,对方表示歉意
昨日上午,记者以张先生“朋友”身份致电对方,好不容易接通了电话,信号又不好,几经周折,终于能沟通了。对方称是受伤妇女的女儿,表示由于最近几天天热,身体不好没出门。还说给小孩看病没顾上,又要了张先生账号说最晚下午给打到卡上。记者表示亲自上门去取时,小樊家人坚决拒绝,并说中午之前一定把钱汇给张先生。
过了大约半小时,对方致电张先生说钱汇过来了,张先生确认钱的确到账了。对方一再表示,“实在抱歉耽误这么长时间,也非常感谢张先生的帮忙。”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长安大学社会学教授戴生岐分析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遇到困难时,声嘶力竭有求于人,而需要回报时却拖拖拉拉,躲躲闪闪,半小时解决的事儿变成20天。对于救助者来讲,被救助者当时的行为就成了作秀、忽悠,下次他还敢仗义借钱吗?既然许下了承诺,就要“言必信、行必果”。本报记者 杜俊岭 实习生 安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