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社会
儿不嫌妈丑网晒拾荒母 感动众多网友(组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8-05 06:53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生意不好,一上午也赚不到10块钱。”冯英龙摄

“忙碌了一天,终于吃晚饭了!”冯英龙摄

冯英龙在苏州一家婚纱公司上班

  4个月前,为了参加一个名为《中国人的一天》的摄影大赛,23岁的江苏青年冯英龙跟踪拍摄了拾荒母亲的一天,并将其传至网络。后来,这组题为《俺娘收废品》的照片感动众多网友,点击量逾30万。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这对母子的生活,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宏伟

  6点刚过,于化玲从后院推出一辆三轮车,这是她这9年里用的第三辆三轮车,花100元买来的旧车,也是她最值钱的财产。

  出了村子就是芒稻大桥,桥那端的所有大街小巷都是于化玲的市场。“收酒瓶子卖,书本报纸纸盒子!”每天都这样走街串巷,9年里重复喊着这一句吆喝。

  收了9年废品、一直默默无闻的于化玲,却因为出现在几个月前的一组题为《俺娘收废品》的图片中,并因此上电视上报纸,在当地成了名人。而拍摄者是他的大儿子冯英龙。

  儿拍母亲拾荒的一天

  冯英龙参加的是腾讯网、大学生摄影网联合举办的《中国人的一天》征稿,旨在“记录各阶层、各职业、各种身份的人的真实日常生活工作状态,展现出一个个体的生存特征,再现社会的真实”。其中一组《俺娘收废品》的照片很快吸引了网友的眼球,后来不断被网友复制、粘贴到各个论坛。

  在那组40张的照片中,冯英龙展现了“俺娘”的真实生活:住房是45元月租还包水电费的小屋,床是砖头上支的木板,碗里的鱼是房东给的剩菜,米缸是一只装奶粉用的铁罐,原原本本记录了“俺娘”一路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背影。

  其中一张照片中,“俺娘”身穿崭新的花棉袄坐在台阶上,文字说明是“俺娘曾开玩笑地说‘在江都,我说我60多了,都有人信!’”组照以“俺娘”端着饭碗吃着饺子结尾。在前一张照片里,饺子摆在一块绿色的门板上,旁边是三双鞋子和一堆杂物,让人看了忍不住心酸。

  从摄影技术看,这些照片只能说是一些顺手拍到的零散画面,画面甚至有些模糊,更谈不上构图技巧,但寥寥300多字的说明却令人唏嘘——

  “俺娘从我初二时就开始一个人来江都(扬州)收荒。屈指一数,到现在已9个年头了。娘经常和我说‘我一个人在外边,感冒时都没人帮我去买药。你和你弟弟放假的时候,如果没事就多来我这儿玩玩’。9年了,娘的黑发已慢慢变白,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9年了,娘老了很多!”“在这里,我最想跟俺娘说的话是:娘,您辛苦了!为了儿的学业,您受了那么多的苦!现在儿已毕业了,我会努力工作的,让您早点享福!”

  冯英龙的照片很快蹿红,网友感动了:不仅因为母亲的艰辛,更因为发帖人“儿不嫌母丑”的孝心和勇气。在这个经常狂晒财富、疯秀艳照的网络上,一个朴素的大学毕业生平静地将自己拾荒老娘介绍给大家,难能可贵。

  时至7月28日,原帖已有近33万次点击、6000多条留言,在各论坛或博客被转载不计其数,数十家报纸和电视台进行了报道。“俺娘”就是于化玲,一个身高不到1.6米、体重只有80斤的瘦弱女人,有人说她看起来有60岁,可她实际只有46岁。

  3块钱的煎饼,3天的口粮

  江桥村是江苏省江都市芒稻大桥桥头的一个村庄。

  以芒稻河为界,河东繁华城区里是城市居民,河西的村庄除了原住村民,还聚集着很多像于化玲这样的外来拾荒者。

  早上5点多,于化玲就起了床,帮着老房东打扫完院子,在水龙头前洗把脸,返身回到自己小屋。那是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平房,里面有一张用砖头支起的木板床,床下堆了不少杂物,旁边的乳胶桶上搭了块木板,木板上杂乱地放着碗筷。

  门口墙根下是一个油污的煤气灶。灶是房东给的,煤气罐是30元钱收的。打开煤气灶,她麻利地煎了两个鸡蛋,小心地沥干了油,将煎蛋铲进搪瓷盘子里。小屋子弥漫着香气,但她并没有吃,而是从墙上挂着的塑料袋里掏出一小沓煎饼,就像小孩子叠纸一样,将煎饼折成一个长条,抓几根咸菜塞到煎饼的折子里,双手抱住咬着嚼着。

  苏北煎饼与山东煎饼类似,很干很硬但是耐放。在江都的邳州老乡很多,于是有人摆起摊煎饼的小摊,2元一斤,每次于化玲都是买3块钱的煎饼,那是她3天的口粮。

  闻着煎蛋的香味,于化玲似乎就很满足,因为平日里的她每天除了煎饼,就是从菜市场捡回点菜叶,每当她包饺子煎鸡蛋的时候,必定都是儿子回来了。

  平日里大儿子冯英龙在苏州工作,距江都市大约200公里;小儿子冯款在老家邳州上学,距离江都大约350公里,一家人一年也难得相聚。6月中旬,小儿子冯款从老家邳州考完大学来到江都不久,好心人介绍他去火锅店当传菜员,每天12小时,店里管两顿饭,但做母亲的还是担心儿子营养跟不上。

  进入伏期后,扬州的鸡蛋价格一天一个价,4块多钱一斤的蛋价让于化玲很是抱怨。

  房东曹大爷说,儿子冯款早上吃的那俩煎蛋,就够当娘的两天伙食。

 [1] [2] [3] 下一页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母亲拾荒9年供儿上大学 儿子为其拍工作照(图) 07-22 11:55
乞讨者拒收拾荒者施舍感动网友(图) 06-29 11:48
拾荒汉住公园观景亭 捡瓶罐出租房子月入7000元 06-01 11:59
拾荒兄弟对生活绝望挥刀自残 血洒仅一平米居所 04-25 23:58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