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陕西
山阳抗击洪灾启示录 专家建言开拓创新多措并举
http://news.hsw.cn    来源: 西安晚报  2010-08-06 03:3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移民之难

  需要整体考虑防止并发问题

  山阳县受灾最重的桥耳沟村五组,26人死亡或失踪,这是陕南因灾伤亡最集中的一个村组。

  如果不是这么沉重的伤亡,或许桥耳沟村五组的村民决不会那么强烈地想离开家园。“移民”这个概念开始在幸存者的头脑里浮现,虽然无奈,但或许这是他们彻底告别洪灾、泥石流灾害的最佳出路。

  泥石流暴发时,邵新红的两个儿子被倒塌的房屋掩埋。两天后,他用手刨出了孩子的遗体,最大的15岁,最小的12岁。白发人送黑发人,邵新红不得不痛心疾首地考虑以后重建家园的问题。

  灾后统计,该村死亡6人,失踪21人,其中6人是从废墟里刨出来的,其余21人,被埋在废墟和泥石流之下。泥石流带来的巨大山石将河沟抬高了3米,无法刨人,只好上报失踪。

  巨大的灾难,彻底触痛了桥耳沟幸存者的神经:房屋被毁,耕地全无,道路不见踪影。大自然瞬间的毁灭力量,使人仿若处在梦靥之中。

  63岁的邵佳炳告诉记者:“没有一天晚上不做恶梦的,死去的两个孙女的身影,就那么闪现着……”

  在这个80%的男劳力靠外出打工养家的偏僻小村,因灾死亡的几乎都是老人、妇女、孩子。当这些男劳力放下外地的活儿匆匆赶回老家时,惨烈的景象促使他们不约而同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移民。

  这条小山沟宽不过百米,坡度却有六七十度。村民们世世代代在河沟里、坡地上开辟出一小块一小块的耕地,种下玉米等作物,每年获得简单的收成。但遇到特大洪水、泥石流,巨大的破坏力会瞬间摧毁他们精心营造的家园。

  太不适合生存了——这是瞬间痛失数位亲人的惨烈和悲情换来的共识:移民,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对桥耳沟村五组的七八十位幸存者来说,移民才是解决自然之灾的最佳途径。

  “我们想移民,可是移到哪儿呢?哪个地方能接纳我们?”邵佳炳无奈地说。

  高坝店镇党委书记李峰早就在考虑移民问题。但他目前首先要做的是,将灾民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对于移民问题,“很难,恐怕一个山阳县解决不了,一个商洛市也难以彻底解决好。陕南地处偏僻山区,地理环境恶劣的小山村太多,移民要整体考虑,还要防止出现各种并发问题”。

  探索之道

  成功的“弃耕作种药材”模式

  说到移民,不能不提石头梁村。洪水和泥石流暴发时,这个村子也有地处深山沟的房屋被冲毁,但全村2630人无一人伤亡。

  沿石头梁村向山里走几里路,山势越来越陡,农户的房屋越来越稀疏,这就到了东沟组。

  以前东沟组人世代为农,每家也就7分地,产量不高,打的粮食不够自家吃,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2000年以后,这里实施退耕还林,村委会规定所有土地全部无条件退耕还林,恢复生态,发展药材种植业。村委会拿出集体资金,在8600亩荒山上栽种连翘、五味子、柴胡、五倍子等。2003年前后,村子又在16000亩的林地里,栽种这些中草药。

  山大地偏,资源丰厚,种下的中草药两年就见效,东沟组人过上了采摘、销售中草药的生态经营之路。

  东沟组是石头梁村7个小组之一,多少年来都是全村最贫困的村组。加上每人每年230元的退耕还林补偿款,2009年,东沟组280人,依靠中药材获得90万元,人均纯收入高达4000多元。

  对于东沟组的变化,程同仓比较满意。他是石头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由于整个村子经济发展良好,生态农业做出了样本,集体经济远近闻名,程同仓被评为全国劳模。“如果不是我们这几年退耕还林、荒山造林、林业管护、水土保持做得好,恐怕经过这场天灾,不但东沟组的房屋全没了,沿沟而下的其他6个村组,更多的房屋会受损、倒塌。”

  据介绍,山阳县“7·24”洪灾百分之八十的倒塌房屋因泥石流所致。泥石流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头,其破坏毁灭的力量比洪水大许多倍。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沟组“弃耕作、种药材”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缓解了洪灾的危害程度。

  不需移民,足不出户,发展生态,种植中草药,东沟组的发展模式能否在山阳其他村组大面积推广?

  对此,程同仓表示:“当然可以,关键要有人管理。别的村子连护林员的工资都发不起,我们村请了6名护林员,一年工资就要7万多元,由村集体支付。别的村子,群众想砍哪棵树就砍哪棵,全面退耕还林难以实施。我们这里若想砍树,上山之前先领‘砍伐票’,砍完之后由护林员在上面盖章,才能运出使用。今年集中砍这一片儿,明年修养这里,再砍另一片,保证生态良性循环。”

  “弃耕作、种药材”,或许是就地化解移民难题、减少灾害威胁的别样思路。

  专家建言

  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寻求最佳方案

  早在2000年,我省为了更好地解决移民问题,制定了《贫困地区部分贫困户移民搬迁异地开发实施方案》和《贫困县移民搬迁异地开发验收试行办法》,以保证移民工作顺利进行。

  2002年,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事处万址坊村,通过“招收移民”的方式吸收资金,修建村内道路等设施,以加快小城镇建设,改变村容村貌。商洛市50余户贫困县的村民先后与该村签订了移民迁移合同书,但直到2005年,这些村民依然无房安身,四处漂泊打工。

  8年前,商南县城关镇以建“移民小区”为由,公开招收住户,一些偏远山区的村民为了能出山、住进移民小区,借钱交了集资款,但“移民小区”的工地至今仍是一片荒草。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专家王埃平和陈谦认为,加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整体走向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领导不力、观念陈旧、思想狭隘、投入不足等严重制约了生态移民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搞好培训、提高素质已成当务之急。该局的柳诗众、李长保则认为,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更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重点在边远山区,难点在农民贫困,关键在于投入和机制。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援朝认为,自然灾害,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任何区域和历史阶段,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分析哪些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哪些是人为活动加剧的。生态破坏、发展工业、耕地挤占河道等,都会加重洪灾和泥石流。陕南山高坡陡、交通闭塞,水土流失的村子,承载不了太多人口,这些缺乏生存条件的边远山区,必须实行移民搬迁,把农民搬到浅山区。

  “问题是,现在的移民成本比较高,涉及面积比较大。在陕南有些偏远山区,劳动力外出打工十几年、二十几年了,挣钱回家盖起房子,平时根本不住。这些人到城里打工又要租房子,这是资源浪费。”罗援朝说,可不可以设定一些条件,比如在城里打工多少年,收入达到多少,以此确认其转化为市民身份,核发城镇户口,拥有公平的医疗、教育资源,促使村民向城镇化过渡,以农村的耕地和房产进行城市化置换,彻底解决移民难题。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吉林通化因洪灾停水近100小时 今日正式恢复通水 08-04 16:36
奉献爱心扶贫帮困 西汉分公司慰问汉中受灾对口村 08-03 16:54
新疆库车因暴雨引发特大洪灾 现已救出1072人 08-02 20:37
吉林通化因洪灾致全市停水 33万人面临饮水难 08-02 09:37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