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三:要不要在异乡成家
在银杏社区,记者遇到上门来给民工小孩打针的吴亚凌,若没有社区陈汉松书记的介绍,我们很难把长得清秀、穿着护士服的小吴,和外来民工联系起来。
老家湖南的小吴毕业于护理专业,4年前,一次上网求职的偶然举动,让她来到北仑。4年后,小吴也就不知不觉地安定下来,成了新北仑人。
2007年,小吴差点儿就从新北仑人“蜕变”为真正的北仑人。当时,她同本地一位男青年恋爱了,刚开始小吴最担心遭到男朋友家人的反对,结果男朋友的家人对自己挺满意,但等她带男朋友回老家,自己的爸妈居然反对,不愿意让她嫁那么远。
25岁的小吴最后顺从了爸妈,但自从那次后,她再也不敢和当地人谈恋爱了。
去年,小吴在工作时碰到了一位老乡,老乡也有过和她类似的情感经历,两人渐渐有了共同话题。今年2月,两人走进了婚姻殿堂。
他们一直有一个念头,等过两年还是回老家去。她笑称:“很多民工都有类似的‘老家情结’,这里虽然很好,但如果有可能还是愿意回到家乡。找对象也一样。”
调查数据:
在2442个调查对象中,只有334个和当地人谈过恋爱。在这334个人当中,最后结婚的只有39个,其中,因为“被父母阻止”(包括双方父母)没有结婚的是139人,余下的才是“感情不忠”、“性格不合”等原因。
困惑四:要不要找老乡
26岁的王彤瑶已经结婚两年了,她的丈夫是她的老乡。
在山东老家时,她几乎是被家里人逼着去相亲,也是在家里人的张罗下和丈夫走到了一起。“家里人希望我早点成家,怕我嫁到外地,在父母眼里,老乡知根知底,有什么事情也方便,就连说句话也对味。”
小王说,丈夫大她3岁,现在北仑开集装箱卡车,两人是在老家完婚后,一同来宁波的。
有了孩子后,丈夫心疼她,让她把厂里的工作辞了,在家带孩子。小王这样形容自己目前的生活:“带着孩子四处逛逛,是我一天的主要内容。接触到的大多是和我一样带孩子的妇女。丈夫开车比较辛苦,下班回来往往很累,有时倒头就睡了,我看着也心疼。”
小王打算,等孩子稍大一点,就出去工作,减轻丈夫的生活压力,共同挑起家庭的重担。
调查数据:
在“您更愿意选择和本地人结婚,还是和老乡”的选项中,81.34%的人选择老乡,在理由选项中:“方便沟通”摆在第一位,占29.00%,第二就是“生活习性差别不大”,有19.55% “感情做主”和“可以一起回老家”两个选项比例一样,都是14.72%。
困惑五:要不要去相亲
张虎元29岁了还是单身,这在老家也算“剩男”了。
这个问题,在爸妈一次一次的催促下,他才反应过来,自己都快30岁了,连个女朋友也没有,是有点晚了。
张虎元在北仑一家纺织公司当技术工。工作以外接触异性的机会不多,公司也很少组织联谊活动。
许多民工找对象偏向于老乡,在对象的选择上,张虎元有自己的想法:“我不介意是老乡还是当地女孩,只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就可以,关键要看人。两个人有共同语言,性格上合得来。”
他不是很相信相亲节目,尽管没有参加过,总觉得它更多的是在炒作。爸妈托在宁波的老乡给他物色了一个姑娘,要他去相亲。张虎元也不干,他很反感这个方式。他对相亲带有一种偏见,相亲就像是到菜场买菜,这和他心目中的幸福距离太远。不过,张虎元表示,他可以接受同事的介绍,因为大家年龄差不多,所处的环境也一样。在他看来,这个转变已经是自己的一大进步了,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调查数据:
只有3.36%的人有过在婚姻介绍所相亲的经历,86.50%不能接受没有恋爱过程的婚姻。
85.65%的人怕婚介所的速成相亲方式,也不相信其效果。11.38%的人不喜欢传统的介绍对象方式,但是愿意参加有组织性的公益相亲活动,希望通过活动来接触异性,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记者 陈洪标 通讯员 叶雨声 陶晶 报道组 李孟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