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电子工业总公司原纪委副书记陈青云为了弥补自己在炒股、做生意时欠下的上百万元借款亏空,不惜冒着风险私刻公章,挪用单位公款。事发后,她不是选择向单位交代,而是选择逃亡。
《法治周末》获悉,在逃亡的“惊魂之旅”中,她隐姓埋名当了一名小工,穷困潦倒,连肉都吃不上。如此人生经历,令人警醒,也令人唏嘘。
挪用百万公款“多种经营”
潜逃埋名当小工吃不起肉
女纪委书记的唏嘘人生
刘希平 李建辉 李东荣
“被告人陈青云构成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并追缴赃款120余万元……”
近日,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人民法院对衡阳市电子工业总公司原纪委副书记陈青云挪用巨额公款一案进行了公开宣判。
《法治周末》发现,听到宣判后,陈青云倒显得一身轻松。
此前,陈青云在挪用公款之事败露后,选择了出逃。一年的逃亡之路使这位女纪委副书记满脸憔悴。
从办公室文秘到纪委副书记
现年52岁的陈青云,靠着自己的努力,当上湖南省衡阳市电子工业总公司纪委副书记,但在监督别人的岗位上,自己却将手伸向单位的公款。
陈青云曾下过乡,19岁时就已入党。20岁那年,因为工作出色,陈青云被调往湖南省衡阳市电子工业局(后更名衡阳市电子工业总公司)工作。
在衡阳市电子工业局,陈青云被安排在办公室做文秘。6年后,陈青云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衡阳基础大学,脱产学习两年。1986年毕业后,陈青云依然回到了电子工业局办公室,但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收发报纸的文秘变成了专为领导写材料的秘书。
陈青云年轻时特别追求上进,加上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在单位很快建立了不错的人缘。1987年9月,陈青云从办公室调往劳资科,5年后升任劳资科副科长;再5年后升任科长。此后,她的同事察觉到,陈青云已经被局里列入重点培养对象。
2003年,在电子工业局内部,陈青云开始以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室主任的身份开展工作,2004年6月,一纸红头文件正式确认了她的头衔。
纪委书记炒股贩煤两不误
陈青云第一次接触股票是在1991年。
那年,“湘火炬”股票发行。因为行业优势,陈青云比较早地接触了这一信息,于是,和另外9个同事一起凑了2万元,办理好股权证后,以2元钱一股的价格买到了“湘火炬”的原始股。 “湘火炬”一路看涨。陈青云在4元多的价位全盘退出,2万元现金转身变成4万元,赚了整整一倍。
第一次炒股让陈青云尝到了不少甜头,“原来钱可以挣得这么容易”。
陈青云一发不可收拾。她在证券公司开了个人户头,每个月的工资一到账,就马上投入股市,甚至还从朋友和同事那里借钱炒股。深发展、深万科,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词语,在陈青云看来,是承载她“脱贫致富”的梦想阶梯。
“我是衡阳的第一代股民”。伴随着在股市的旗开得胜,陈青云的富有和足以示人的资本经历,在同事和朋友圈中成就了个人光辉创富形象。
谁都不会是常胜将军。让陈青云股市遭遇“滑铁卢”的,是1995年的“深万科”。
“深万科”是陈青云一直看好的股票,也因此下了重注。陈青云买入时,“深万科”的价位是36元。但是到了1995年,“深万科”跌到了18元,再后来,竟然跳楼般地跌到3元。
“全赔了。”陈青云终于在股市尝到了“六月冰封”的“极度寒冷”。
1997年,陈青云开始涉足煤炭生意。靠着亲戚的资源,陈青云与人合伙,自己负责联系煤炭供给,朋友负责销售渠道,赚取中间的价格差。
陈青云的业务电话不断、一派忙碌的景象,给人的感觉是,她的煤炭生意越做越大了。
一些朋友和同事开始主动借钱给陈青云做生意,而陈青云也以10%的高额利息回报。让大家尤为放心的是,到了还款日, 陈青云会主动打电话,从不拖欠。陈青云的信用得到了大家的公认,甚至一部分朋友拿到利息后,本金继续留在陈青云那里。
其实,2001年时,陈青云经营煤炭已开始出现不利局面。2002年,陈青云已欠下本金、利息达6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