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往事
为进步鼓与呼的1068声
1947年10月7日,老西安的玉祥门外阴冷而肃杀,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教育家和民主运动活动家杜斌丞惨遭国民党刽子手杀害,震惊全国。
而在一年前的5月3日,由杜斌丞任实际领导者、在当年的西安发行量最大、西北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以下简称《秦商日报》)在出版了1068期后,亦被国民党反动派扼杀。
据《西安老街巷》记载,这份报纸的核心机构,就在当年五味什字路南的万清寺内。从1943年8月13日至1946年5月3日,为民主、进步鼓与呼的声音,便从寺内那几间平房内发出,传遍西安城。
1946年,为打破国民党舆论钳制、扩大进步力量宣传阵地和摆脱经济困境等因素,当年在西安发行的两份当地报纸《秦风日报》和《工商日报》联合创办了《秦商日报》。而杜斌丞是当时陕西著名的民主进步人士,曾担任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和杨虎城高级参谋,也是这张报纸的实际领导者。
报纸发行后,客观报道了抗日战争和战后全国要求和平的消息,并为民主和宪政鼓与呼。
杜斌丞遇害后,毛泽东为他亲笔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以上资料援引《当代传播》2008年第2期《〈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的历史地位》作者:田大宪)
城市新说
中医药消失并非消亡
公元1622年,明王朝已近没落,一个叫宋名成的男子用扁担挑着药箱,从湖北荆州来到西安。他选择在繁华的五味什字扎下招牌行医。因医术精湛,行医数年后小有积蓄,便在五味什字盖了三间土房坐诊。“藻露堂”因此而生,传承至今。
据记载,元《长安志图》将今十字口和南广济街统称为药市街。清《西安府图》将南广济街南部称作五味什字。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曾有藻露堂、复元成、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
2002年,因城市改造,“藻露堂”从五味什字消失。然而,包括藻露堂、同仁堂、益生堂等在内的西安中医药行业却在近年来不断发展。如今,许多连锁药店遍布西安城区,而西北地区最大的中草药批发市场也在万寿路一带形成规模。据业内人士透露,未来三五年,该行业在西安的销售额将从现在的每年30多亿升至百亿。
街人讲述
都市中的一片清凉地
27的雷宇在五味什字长大,直到2年前才离开这里去外地工作。尽管他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工作过,但每次回到五味什字,“总感觉更有普通生活的气息。”
雷宇喜欢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五味巷》,散文原型便是五味什字。作者以四季和清晨、傍晚为时间节点,描写“五味巷”居民生活的酸甜苦辣咸。虽是虚构,但雷宇觉得五味什字就是老西安传承至今的一片“都市中的清凉地”。
所谓清凉,“不是指温度低,而是说生活的节奏”。雷宇解释。西安,作为一个交融着历史与未来的城市,不同区域总有不同的生活感受。在高新区,“你总能感觉快速的节奏,只争朝夕的效率,而回到五味什字,没有一家快餐店,让人感觉立刻回归到生活原状态。”
“五味什字和西大街、南大街相邻,看看那里商业的快节奏,再看看这里的人,为吃饭能掰馍一个多小时,反差很大。”雷宇说。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冯强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