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专题资料库
西安老巷名称有何来历?
http://news.hsw.cn    来源: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0-08-10 09:5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西安,由数百个老村镇、上千条老街巷组成。它们的名称已经远不是标识地理位置的符号,而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是古都西安一笔非常珍贵的地方文化财富。

  书院门:明代以街北侧有关中书院得名。1966年曾名健康街,1972年恢复原名。于右任先生曾住该街32号。街口有牌楼和唐代华塔,街北侧有明代建关中书院,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古文化一条街。

  北院门:据清《咸宁县志》记载:明代称为宣平坊。清代西大街以南为陕甘总督部院衙门,故称南院。街北侧为巡抚部院衙门称北院。清光绪二十六(公元1899年),慈禧太后那拉氏为躲避八国联军的入侵,携光绪皇帝逃来西安,先住南院,后移北院,北院被称为行宫,成为当时的国家行政中心。各省进贡的银两、物品也随之运进西安,此街不少银号、店铺应运而生,南、北院门一带盛极一时,直至民国年间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北院门南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元代称敬时楼),西侧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端为石牌坊,现在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回坊风情街,是一条明清建筑风格的、以古玩和回民风味小吃称著的步行商业街。

  南院门:据《咸宁县志》记载:南院门一带为明代的归义坊。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始设于此,因与鼓楼北的巡抚部院相对,故名南院,这一带即泛称南院门。清代和民国初期,这里人口集中,商贩云集,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后,商业中心逐渐移至解放路、东大街一带。解放后这里成为商业和居民住宅区。1966年曾名五星街,1972年恢复原名。

  东县门:据《咸宁县志》,此街约形成于唐末,当时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以唐长安皇城为基础缩建长安新城,将长安、万年两县移到城东西两侧,各建小城,此城即后来的咸宁县城,因位于城东侧,人称东县,门前街道得名东县门。元代至明清,咸宁县署在此县北侧。清代驻军装局,辛亥革命时,起义新军首先占领军装局,夺取库存武器,并以此为指挥部,取得西安光复,支援了武昌起义。

  骡马市:相传,明代此地是牲畜交易市场。清称为骡马市。1966年曾名工农街,1972年恢复原名。

  大差市:宋代称这一带为菜市,元称草市,明称菜市。清记载为大菜市,以此什字卖菜小贩集中故名。《西安府图》已演化为大差市。

  大皮院:拓建于明洪武年间,以经营皮业而得名。1966年改为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南侧有清真寺一座,系回民聚居区。

  盐店街: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始建,以官盐店设此而得名。清末民初,当局无法偿还外债,在此街设官盐店,实行盐业管制,由英美日法俄五国在此街设立银行,直接收盐税以抵欠债。后各种银号钱庄设此,镖行、会馆应运而生,盛极一时,成为西北金融中心。1966年改名红心街,1972年恢复原名。

  五味什字:元《长安志图》将今南广济街称为药市街。清《西安府图》将南广济街南部称作五味什字。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复元成、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28年于此街今第六中学东院(当时原杨虎城公馆“可园”处)成立西安市政府。1966年曾名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