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专题资料库
丝绸之路欲跨国申遗 众媒体记者踏上西行之路
http://news.hsw.cn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10-08-10 10:0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北京青年报 特派记者周春林自陕西报道 从西安到罗马,从大明宫到斗兽场,从秦腔到歌剧……即使丝绸之路曾经承载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任,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所替代,但它的价值和意义,绝对不应该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昨天上午,由国内近30家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丝绸之路复兴之旅”大型采访考察团从古都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踏上漫漫西行之路。

  此行将以西安为起点,穿越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天山北麓腹地,途经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土耳其、希腊、圣马力诺等国家,最终抵达另一座西方的文明古都——意大利罗马。沿途经过8个国家,历时55天,跨越15000公里,只为唤醒沉睡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现场:申遗长卷亮相壮行仪式

  昨天上午,“丝绸之路复兴之旅”采访考察团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区丹凤门举行出发壮行仪式。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代表“丝绸之路复兴之旅”组委会为采访考察团团长席威斌授旗,诚挚祝愿此次远征顺利成功;西安市副市长、西安市丝路申遗领导小组组长段先念代表组委会为记者代表颁发通关文牒。现场嘉宾还在代表2010年的20.10米丝路申遗长卷上郑重签名。据悉,此幅长卷将在丝路沿线各地征集签名,以此表达各国、各界对丝路申遗的关注与支持,最终转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保存。

  段先念表示,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和全世界公认的丝绸之路起点,理应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中起到先行、模范带头作用。这些年,西安市为了丝路申遗,进行了大量投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缘起:联合沿线国家联合申遗

  2008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文化线路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宪章》,标志着文化线路正式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新领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协调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政府决定展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行动计划”。

  2009年11月16日,第三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在致辞中提到将同欧亚各国全面合作,“共同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成功”。2010年3月12日,西安市召开丝路申遗动员大会,并成立西安市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副市长段先念为组长,要求全力做好申遗工作,力争明年申遗成功。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土遗址保护协会主席庄赫德表示,随着东西方文化和经贸交流越来越频繁,全世界都在期待丝绸之路重焕生机。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将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如果成功对丝路沿途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及文物保护都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而“重走丝绸之路,助力跨国申遗”大型采访考察活动将会成为一个壮举和一个丝绸之路复兴的里程碑。

  ■影响:民间大使积极报名参与

  丝路申遗,不只是政府、景区和媒体的事,民众的关注度、支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据了解,本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募集了8名民间申遗大使,上百人报名参选,最终重庆的谢莉、贵州的魏红凌、北京的王文怡、西安的王友群和黄翔等当选,其中谢莉和她10岁的女儿于依然双双当选,已走过多个国家的于依然因此成为本次活动中年龄最小的申遗大使。此外,《丝绸之路大辞典》编撰者、陕西师大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周伟洲教授和78岁高龄的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李建超教授将随团考察国内段,从丝路起源、兴衰、影响力、民族融合以及趣闻轶事等多方面为采访团提供学术指导和专业支持。

  昨天下午,考察团一行驱车前往咸阳的茂陵和乾陵进行了采访。

编辑:管彬礼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采访考察团抵甘肃天水 石窟遗迹众多演绎古人虔诚 08-09 21:39
丝绸之路 复兴之旅 08-09 18:39
重走丝路助力申遗 “丝绸之路复兴之旅”启程 08-09 16:56
丝绸之路采访团抵达咸阳 采访茂陵乾陵两处申遗点 08-08 21:53
图片新闻
女子遭绑架强奸断戒逃生
女子遭绑架强奸断戒逃生
实拍原铁道部张曙光豪宅
实拍原铁道部张曙光豪宅
开学第一课老师教防性侵
开学第一课老师教防性侵
泸州一女子夜市被砍
泸州一女子夜市被砍
化武恐慌
化武恐慌
开学第一课老师教防性侵
开学第一课老师教防性侵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④ 本网站所有内容包括不限于文章、图片的著作权人为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3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