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专题资料库
西安老街--东西南北四大街
http://news.hsw.cn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08-10 10:4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登上宏伟的钟楼,虽然不能遍览全城风光,但不会让我们全然失望,四条宽阔而笔直的大街足以令人随着繁华街道的四射延伸而心情舒展。这就是古都西安有名的四条中心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和北大街。

  西安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我的印象中它们是最正直的,最能让人感受到方位之确定、传统之规正、条理之清晰、法纪之整肃。走过许多城市,还没有一个城市的主要街道能像西安这样是以钟楼为市中心座标式四向辐射开去。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原本没有所谓的四条大街,那时它们不过是京都皇城附近其中不很重要的几条街道,名也不这么叫。东西南北大街,街长不等,人们称为东六、西五、南三、北四(指华里),东西、南北两两相连,构成西安市城区十字形两大中轴线。

  对照唐长安城区图,可知今东大街和西大街恰好在唐长安皇城景风门、顺义门街的位置上。西顺义,东景风,两门之间的距离有现在西安城东西长度的三分之二,景风门内一段街道就是今天东大街的西段。明重修长安城,建成今西安城,其东门叫长乐门,西门称安定门,东西形成一线,即为今东大街和西大街的前身。尤其是迎祥观钟楼东迁至今天这个位置后,将连成一线的东西向长街一分为二。大抵在明末清初,将钟楼以东部分称作东门大街,以西部分叫做西门大街,1953年才分别定名为东大街和西大街。

  现在的东西大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东大街,其繁华景象决不亚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街长路宽,商业景点鳞次栉比,大小商店足有400余家。中国有的这里都有;人们所需要的,这里一应俱全。当然没有核武器之类的东西。每遇节假日,整条大街人满为患,车流如洪,举步维艰,这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多的深刻含义。我是无事不进城的,自然也不会在热闹的时候去东大街,即使偶尔逛它一逛,也不敢在东大街抽我难戒的烟。我知道,西安市惟东大街是“严禁吸烟”的,“文明一条街”的上空拒绝烟雾缭绕。

  顺着东大街往西绕过钟楼,便直通西大街。西大街虽说不很繁华,但我是常常要走一走的。据“老西安”们讲,西大街路面最早是间断的石板路,1936年铺成石子路,解放后才建成水泥路。路好坏且不说,鼓楼的鼓声就是从这条街上隆响开去的,而且隆隆了好几百年。我想,虽然响的是“暮鼓”,却给人以鸟儿还巢的享受。钟楼偏东,东方是日出的地方,故曰“晨钟”,落日的“暮鼓”与其相映生辉,古城的形象在这里得到诗意的显现。名气较大最让人熟悉的恐怕就是西大街中段北侧的城隍庙了。小的时候,从大人的嘴里常听说城隍爷的事,幼小的心灵里似乎觉得“城隍爷”这个人很了不得,而且辈份很高,要不我的爷怎么都毕恭毕敬地把他称作“爷”呢!所以在过去本来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对城隍爷的印象算是最深刻的了。成为西安人以后,还没有完全搞清方向的时候,逛城隍庙算是比较早的了。

  西安城隍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原在东门内,46年后移建于西大街。清雍正年间曾被一场大火焚烧,川陕总督年羹尧重修城隍庙,其后它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西安少有的繁华之地,盛况空前。据记载,当时的城隍庙“规模整肃,栋宇崇宏,基地之广甲天下”。庙宇内除了大牌坊、铁狮子、铜狮子、乐舞楼等精致可观的建筑外,另有大小殿堂数十间,东、西道院30余宫,各具特色,蔚为壮观。城隍庙历史上一直是道教正一派的道场,平日里香火旺盛,农历六月十九日更是热闹非凡。我想,城隍庙在当时之所以兴盛,城隍爷之所以成为一路神祗,不但被道教所信奉,而且为人们所普遍敬奉,它最大的威力就在于能“剪恶除凶,护国保邦”。道教文化和民间传说都认为,西安的城隍统领着整个陕西的所有城隍,由此可见,西安城隍庙的地位是多么的高。遗憾的是,城隍庙曾被当做“四旧”破坏得面目全非,残败不堪。其近况也不令人乐观。偶尔看到最新一条报道,直呼:“救救城隍庙!”惊奇之余,细阅全文,方知城隍庙正处于“濒危”边缘——年久失修,人为损毁,民宅吞噬,可谓明患累累,隐患重重。看来不妙,连城隍爷都自身难保,还得求助,我不大相信。城隍庙内不是有十殿阎罗和十八层地狱么?不是也有上刀山、下油锅、拔舌头、上石磨、铡腿剁脚等种种酷刑吗?为什么不对那些敢于冒犯而不敬者施以惩罚呢?据传说,城隍庙的“创建”还与程咬金有关,难道他也坐视不管吗?看来不能靠神仙皇帝,只能靠西安人民自己。听说西安市政府已决定对西大街进行拓宽改造,由西门至竹笆市,街道两侧的建筑物都要求仿古。令人高兴的是,西大街这条长街上惟一的古迹——城隍庙可能真的有救了。

  以钟楼为中心点,与东、西大街垂直相交的南北向中轴线,即今天的南大街和北大街。这两条大街原来都处在唐长安城皇城和太极宫中,南至皇城安上门,北通太极宫的长乐门。明代修筑西安城,把安上门改为永宁门,作为西安城的南门,正北的城门定名为安远门,两门之间成一线,这便是今南大街和北大街的雏形,民国年间最后定名为南大街和北大街,至今沿用。

  在我的印象中,南北两条大街80年代以前还很不成样子,路面狭窄,交通拥挤,房屋低矮,小县城街道一般。近年来,经过彻底的改造,面貌已非往昔可比,路面宽阔不说,街道两侧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充分展现出迷人的风采。现在的南、北大街与东、西大街一样,繁华不让,风景独具,已成为古城西安老城墙内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虽不和谐,但很合时。

  当你漫步在四条中心大街的时候,你不会感觉到她们的落后。正像四条绚丽的彩带一样,她们其实也会放射出七色之光。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