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县城资料图,红线内地区被泥石流冲毁 李巍摄
泥石流冲击带从三眼峪口冲击而下,将县城从中间拦腰截断 华商报特派舟曲记者邓小卫摄
临近72小时“黄金救援期”,解放军、武警和当地群众正在舟曲救援现场全力搜救。华商报特派舟曲记者邓小卫摄
8月10日下午,藏族小伙子江才一个人坐在舟曲县城的南山上,俯瞰城区,长时间陷入沉默。
江才家住在南山上,一家人在这场灾难中没有伤亡。据他讲,当天晚上,他和家人已经睡下,听着外面的雨越下越大,后来对面传来巨大的轰鸣声。家人慌忙穿上衣服跑到山顶后才知道泥石流将县城冲毁了。当时漆黑一片,整个县城全部断电,家人不敢乱动。在煎熬中等到天蒙蒙亮后,他便跟着很多人冲下山去救援。
江才说,南山对面是擂鼓山,最高峰海拔3000米,山势陡峭,山峰下的峪口就是三眼峪,峪口下面还有两个相连的大水库。当天的泥石流从三眼峪冲下来,将两个水库填满,又将水库下的三眼村、月园村等几个人口密集的村子冲毁。泥石流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巨石一直冲到城区旁的白龙江上,将河床抬高了两层楼高,形成堰塞湖。站在南山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条巨大的泥石流冲击区,将完整的县城从中间拦腰截断。本报特派舟曲记者邓小卫
奇迹:5旬男子埋60小时获救悲情:有的人听见下雨就害怕
昨日上午11时50分左右,在舟曲县城北街村一被泥石流淹埋的居民楼中,52岁的刘马胜代(音)被兰州军区某部救援部队和民兵成功救出,此时距泥石流发生近60小时。昨日下午,他和另外9名伤员被直升机紧急送往兰州军区总医院接受治疗。
生命奇迹
楼梯拐角处发现幸存者
“有幸存者,医生快来!”昨日上午11时20分左右,正在北街村一居民楼进行搜救的四川广元民兵突然发出惊喜的呼喊声。正在附近救援的兰州军区某部救援部队迅速抬着担架冲了过去。
这栋居民楼的一二楼已被泥石流填满,来自青川县的民兵抢险应急分队挖了一个洞。在一楼楼梯间的拐角处,他们发现了一个人被楼板和泥土压在里面。那个地方正好堆积了要修建房屋的木头,将墙角封成了一个死角,形成了一个小空间。民兵们向他喊话,还能听到回声。“还活着!”民兵们大声欢呼。随后,民兵柳丕财、董国平、李占强轮流下洞,紧急救援。随后,他们从洞里递上来一块楼板,几块碎石。这块楼板之前就压在幸存者腿上,使他无法动弹。
据幸存者的亲戚姚明泰介绍,泥石流发生时,刘马胜代正在自家二层小楼的一楼。刘马胜代是一个聋哑人,自小腿脚残疾,一直未婚,和弟弟一家住在一起,平时就由弟弟照顾。泥石流发生时,家中还有弟媳和两个侄儿,他们三人都跑了出来。
等泥石流过后,亲戚们搜寻刘马胜代两天多时间,当时他们以为没什么希望了。直到昨日上午,一个救援队在刘马胜代被埋的地方探测到生命迹象,这让他们又打起了精神。
11时50分,幸存者被抬了出来,记者在现场看到,幸存者浑身赤裸,闭着眼睛,救援人员赶紧把他放上担架,用一块毯子包住,迅速抬走。
这时,营救现场已聚集了上千人,幸存者被抬出时周围群众大声欢呼,掌声一片。
知恩图报
青川民兵驰援舟曲
刘马胜代被救出后,李占强从洞里爬出来,坐在洞口大口喘着气。这位42岁的四川汉子有些疲惫。李占强说,8月8日晚11时许,得知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他们120名青川民兵立刻赶往舟曲,其中包括22名木鱼镇人。一路上他们多次堵车,9日上午11时终于到达舟曲。随后,他们迅速投入到了救援中。9日,他们将矿泉水、方便面等救灾物资从县城外送进了灾区;昨日上午,他们开始搜寻幸存者,仅仅两三个小时,就救出了一位幸存者。
李占强告诉记者,汶川大地震时四川人民得到了全国人民包括甘肃人民无私的帮助,这次算是尽点义务,争取救更多的人。他们相信,肯定还有幸存者在焦急地等待着救援,所以,更应争分夺秒。
“我们四川人感谢全国、感谢甘肃人民对四川的支持,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舟曲灾区群众。”青川民兵抢险应急分队一位负责人说。
及时救治
幸存者被送往兰州
昨日中午12时,幸存者刘马胜代被抬到了春江广场解放军第七医院医疗队帐篷门口,舟曲县委副书记、县长、舟曲县“87”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指挥部副总指挥迭目江腾正在这里指挥。
经医疗队检查,刘马胜代生命体征正常,但非常虚弱。军医会诊认为,为确保他的生命安全,应转院兰州进行治疗。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主任医师杜斌介绍说,从外部情况看,刘马胜代没有明显骨折、外伤以及挤压伤等。目前,血压、心率等指标也很平稳,但身体内的各项指标在这里还不能检测,所以需要及时将其转运到条件更好的周边市区。
昨日下午,刘马胜代和另外9位伤员被直升机送往兰州接受救治。
华商报特派舟曲记者薛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