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广州市长万庆良对广州住房保障进行了首次调研,并召开现场会逐一解决住房保障工作目前面临的征地、规划、交通等问题,会议透露,广州今年将开建8000套公共租赁房,以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一起参加调研的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指出,广州发展需要大量的“白骨精”(白领、骨干和精英),他们刚来到广州,住房问题也要考虑。
这使人想起前不久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度,广州进入中国竞争力最强城市前十名,排名第六,而该报告在预测未来十年最具潜力的一线城市中,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中四个入围,唯独缺了广州。这个结果出乎大家的预料。但仔细想想,报告所说的也有些许道理。
这些年来,有多少来广州打拼的年轻人开始都是住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这里的租金低,离中心城区的工作单位近,可以满足他们工资低、开支少的要求,就连著名评论家鄢烈山先生都曾在广州的杨箕村里租住过房子,更不要说那些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了。可以说,城中村里的出租屋,带给未来“白骨精”们的不只是低租金,也不只是脏乱差,带给他们更主要的是未来事业发展起码的物质基础--房子,这是他们事业起飞的基地。
广州要发展,要拆除城中村,这标志着租金要上涨,那些来广州寻梦的年轻人可能将因无法承受高昂的房屋租金而离开广州,使得广州今后十年的发展失去后劲和动力。现在不就有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吗?广州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同样也需要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这里扎根寻梦,追求事业的成功。如果政府不提供公租房,这些年轻人将没有安身之所,他们就不可能会在广州发展,广州将失去活力。
令人欣慰的是,广州市政府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决心拿出8000套公租房租给“夹心层”,通过多种途径努力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问题。相信随着政府推出公租房,一定会留住“白骨精”们,为他们对广州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好的住房条件,让他们安居乐业,为广州未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作者:万庆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