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互助路 专 题 天 下 社 会 图 片 娱 乐 体 育 视 频 论 坛
华商网>新闻>陕西
新一代西安娃 要用文化烙印延续“西安制造”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8-13 09:5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10658000定制,3元/月!

钟楼小奶糕

当年的骆驼牌搪瓷缸

小时候吃“酸梅粉”的小勺子,好多童鞋都收藏过

现在街头还能买到这样的酸梅粉

时尚文化衫之“白吉馍”

曾经是四大件之一的蝴蝶手表

  YOU新闻“全城热搜——西安制造”的征集令发出之后,在“柚子”们的支持下,我们一起回忆了冰峰汽水、钟楼小奶糕背后的故事。通过征集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我们的记忆早已被深深地打上了这座城市的烙印。我们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关于“西安制造”的记忆已经快要被我们淡忘,而新的西安制造似乎又很是模糊不清。我们还发现,新一代的西安娃,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60、70后的记忆

  刚硬金属色———传说中的“四大件”

  标志:蝴蝶手表、标准缝纫机、黄河电冰箱、如意电视机

  60、70后是见证西安这座城市工业化加速发展,并参与“西安制造”的主力军。在他们的记忆中,“制造”就是那些闪着金属光芒的钢铁产品。

  家住东郊纺织城的老刘向厘米介绍,“我们那会儿谁家要是有四大件,可就了不得了!”而老刘口中所谓的“四大件”就是蝴蝶手表、标准缝纫机、黄河电冰箱、如意电视机。除了如意电视机是咸阳生产的,其他三件可都是咱西安的老牌子。老刘说,在当时,别说四件全占了,要是有其中一两件,就能称得上是现在的白领了。“不过,这些年四大件在市场上好像不多见了。”说到这,老刘有点惋惜。

  70后的杨女士回忆说:“我忘了是过几岁生日的时候,我爸就送我了一块蝴蝶手表,我白天舍不得戴,放在抽屉里,不时地看两眼。晚上睡觉不放心,就拿手绢包好放在枕头下面。就怕谁把我的表给拿走了。”

  现在,当年的“四大件”在市场上很难看到了。厘米特地打听了下它们的去处,其中“如意电视机”自“如意”厂1985年建厂以来一直还在生产,不过现在的“如意”厂已经改为主要生产广播和卫星接收机了;当年西安的蝴蝶手表厂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手表生产企业,该厂是1969年原轻工部在陕投资兴建的国有全资企业,1997年机械表生产线正式宣告停产;“标准牌缝纫机”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生产的,上世纪90年代初其家用缝纫机停产,工业用缝纫机依旧生产;而“黄河电冰箱”和“黄河电视机”是从1984年开始生产的,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停产。

  80后的记忆

  甜蜜水果色———舌尖上的味道标志:钟楼冰砖、酸梅粉、牧童酸奶伴随着改革开放长大的80后,他们关于“西安制造”的记忆,更多的就是童年食品店里那些让人垂涎的零食。

  在高新区工作的程序员“小何”说:“我记得在钟楼边上,有一个钟楼食品店。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周末的时候,捧着攒了一整周的零用钱到那买钟楼冰砖吃。都是奶油做的,很滑很甜,跟现在的某个乳制品企业造的冷饮有点像,但远不如当年我们吃的那个味道。我家当时离钟楼不远,那会还想把好东西带回家偷偷吃,就拿着我爸的骆驼搪瓷缸,装上冰砖冰棍撒腿往家跑。虽然到家也成了糊糊了,可吃在嘴里还是那么甜。”“小时候学校门口老奶奶推的小车就是我的零食天堂。酸梅粉、袋子里还有不同花样的小勺子,可是我的最爱。还有一分钱一根的粘牙糖、一毛钱的果冻条和当时觉得很奢侈的牧童酸奶。”网友“俺是80后”在回忆起“西安制造”时无比怀念地说。

  90后的记忆

  模糊浅灰色———快要遗忘的点滴

  标志:安琪蛋糕、钟楼小奶糕、冰峰“小时候吃过安琪蛋糕,不过我更喜欢吃米旗的。”“钟楼小奶糕还挺好吃的,现在滚雪球的也不错。”“我们现在最熟悉的就是冰峰了,卖的地儿多,吃火锅的时候经常喝。”网友“玉子”今年16岁,是地地道道的90后,当厘米问她对“西安制造”有什么记忆时,她这样告诉厘米。“玉子”说,“我们这拨人对最早的那些‘西安制造’确实没太多印象,不是我们不关注西安,只是老一辈人说的那些好东西貌似现在都没有了,或者也不是西安造的”。

  未来的记忆

  一抹新绿色———打上本土文化烙印

  标志:以“MoMo”为代表的文化产品

  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安制造”逐渐被市场淘汰,网友“玉子”的感受又代表了一批新西安娃共同的认识,面对“西安制造”可能出现断代问题,该怎样在新一代以至未来西安人的记忆中留下“MadeinXi''an”的印迹。

  生于1988年的李辰是地地道道的西安娃,当然也就是跟着曾经的“西安制造”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爱好漫画的他,将西安本土的饮食,像白吉馍、冰峰汽水、涮牛肚等等设计成了时尚宣传画。“几代人传承的饮食文化是烙在一定地域人身上最深的烙印”,李辰说,西安的小吃全国闻名,除了其本身的味道却没有好的文化载体让更多的人知道。他在北京上学时,发现有很多人在做北京特色的文化衫,回到西安后,便将这种模式移植到了西安,并创造了自己的颇具西安本地特色的品牌“MoMo”,“这个名字就是根据咱西安的白吉馍引发的联想”。

  “在西安城生活才是正经事儿”,“在钟楼吃小奶糕才是正经事”,“在环城公园听秦腔才是正经事”,这些有着西安元素的东东都是李辰心中最美的生活。李辰的“MoMo”受到了年轻西安娃的追捧,他人人网的主页上,点击率早已破万。而他的西安元素文化衫也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前去购买。

  “在商品流通如此发达的今天,想要不被淘汰,文化才是最持久的。”李辰说,西安有几千年的文明,仅靠他一两件文化衫不能表达,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这些80、90后的年轻人更加自豪,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希望能有更多的伙伴们加入进来,一起创造属于新一代西安娃的‘西安制造’”。主持人:晴晴厘米

编辑:梁铮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延伸阅读
图片新闻
危险的信仰
危险的信仰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第三代的新朝鲜“白富美”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刘洋在天宫一号打太极拳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艺术家陈强病逝享年94岁
“人造美”时代
“人造美”时代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大学情侣毕业拍“换装照”
网友评论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