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这样“大方”的要求学生谈恋爱就登记在册,暴露了同学们的隐私,毕竟谈恋爱是人家两个人的事情,不像明星们的恋爱需要用曝光来揭开他们一直掩饰的行径,学生就大可不必了。恋爱本身就是一件私事,完全没有必要对社会有什么交代,在可能遭到闲言闲语的同时,还给分手后的彼此尴尬埋下了伏笔。 |
恋爱实名制,将恋爱隐私曝光与学校,到底是结婚还是恋爱啊,两个人的恋爱掺杂上学校,就如谈恋爱时家长站在旁边给你出主意,这有些让人无法接受,有些太偏激。学校横插出来的“家长”作风,是在左右学生的“爱情观”“人生观”,是在改变爱情规则,“报告学校,他(她)不爱我了,他(她)不负责,吵架了,由领导调解”,这种优化感情,提高恋爱成功率,有些不足取。
|
“恋爱实名制”就是在赤裸裸的刺探学生隐私。“吵架需要上报”、“室长出面调解”,个人还有私人空间而言?倘若如此执行下去,每个大学生都要建立恋爱档案,从相识到相恋再到分手,岂不是要有一个完整记录?而其间吵架N次,闹分手N次,甚至开放N次,也要做成统计?如此执行,每个大学生就真无处可逃,完全“真空”般生活在领导老师的眼皮底下。这种荒唐规定,倒也颇得旧社会国民党白区统治“真传”,“保甲”完备——却荒谬之至。 |
培养每个大学生独立思考,自强自立的思想能力,意识到自身做事需自身担当后果的责任感,在做事情前面就会思考行为对不对,该不该,具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自主忧患意识,才是根本。大学教育应对已坠入爱河迷路的学生,在情感上进行适度的引导,而不是滥用爱的名义,横加干涉。过多的关爱有时候会成为一种精神负担,过分的关怀说不定有触犯隐私权之嫌?‘恋爱实名制登记’此涉及私密的事情,学校管理者出发点虽用心良苦,然弄不好是出力不讨好。结婚要登记,便于法制管理一夫一妻制度,恋爱要登记,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
|
|
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这里来,学校有这个义务把他们教育好,这也是天经地义之事;采取这样的方式,便于对学生管理,领导的出面势必可以有助于双方调解。很多时候,大学生的恋爱,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冲动性、非理性等因素。学校正确的引导,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婚恋、人格等方面的教育和必要的性心理方面的健康辅导,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道德观,因恋爱而出问题的几率将大大减少。
|
|
有助于恋爱双方增强责任感。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恋爱关系的确立必然有责任的跟随,作为大学生,恋爱双方要为自己情感行为承担责任,这种责任应该包含对学业负责,对自己的身心负责,也要对恋爱的另一方负责,还应对牵肠挂肚的父母负责。“恋爱实名制”,无形中会让双方增强这种意识。
|
|
提高了爱情的忠诚度。三角恋、移情别恋等等大多是因为恋爱“不透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畸形恋爱在“恋爱实名制”下,必然会大大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仅提高了爱情的忠诚度,还增强了双方的道德约守。两情相悦,大胆说出又何妨?也许有人认为,“恋爱实名制”无助于隐私保护,其实,“恋爱实名制”是恋爱双方自觉自愿的行为,没有谁去强迫登记。再说了,如果真心相爱,大胆说出又何妨?
|
|
谁恋爱了登记了,今后吵架了可能有心理老师来咨询指导,实行“恋爱实名制”也不失为好事一桩。大学生虽然成年了,但尚未走出象牙塔,他们的思维与意识正在萌动时期,有时的确很迷茫,真要能因“恋爱实名制”得到心理老师的指导,那敢情好。而且,心理老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该甚为理解,那他们的指导就必然能开启大学生的心灵之门。而这,也会增进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让他们明白恋爱不是闹着玩的事情,而是需要担当的事情。毕竟,大学生恋爱有些盲目,有些荷尔蒙的影响,其需要的恰恰是一个指引者,而“恋爱实名制”正好能填补空缺,而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恋爱中的男女做傻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