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39期

杨武事件:没血性的丈夫怎么办?

    事件回顾:10月23日,深圳宝安区联防队员杨喜利打砸男子杨武家,杨武妻子阻止杨喜利反遭毒打强奸。杨武由于害怕躲在杂物间。1小时后,杨武报警并将妻子送医治疗,因为付不起钱只好返回家中。事后,杨喜利家属威胁杨武要求其撤诉。杨武受访自称是世上最窝囊的男人……【详细

    很多网友争议“丈夫”杨武的懦弱,没有血性,在妻子惨遭强奸的时候,他躲在一旁只有哭泣。事件后,杨武的举动成了这个新闻的最大争议点。

众善逆行 因为恶行够恶

 

“杨武事件”的一些细节

 

  7日中午,西乡河东社区,杨武(化名)和妻子王娟(化名)租住的店铺门前,犯罪嫌疑人杨喜利的母亲带着孙子在堵门谩骂,杨武(化名)70岁老母不堪侮辱跪地质问罪犯的母亲“天理何在?” 

 
微博热议
 

    1.杨武自称是世上最窝囊的男人,是因事情已呈现在人面前,所有人都有评说的权利,有人嘲讽杨武的懦弱,是因为坐在电脑前,可以安逸的评论,不在危险中心,一切都可“信手拈来”。

    2.杨武接受采访称,经常受到杨喜利的打骂,已成常态。这次也一样,如果仅打骂两句,“我也就忍了”,报警无用成了他的判断,因为杨喜利说警察是他的朋友。

    3.事实上,在杨武知道妻子被强奸后,也曾跟着追了上去,跟杨喜利两人扭打在一起。这一幕正好被进来参与抓捕的联防队员看见。见杨武赶过来,妻子哭着责骂“不是男人”。

    4.杨武的母亲在得知后,哭着将杨武责打了一顿,骂他是“没用的丈夫,没用的儿子”。“我的儿子太老实了,对不住我那媳妇啊。”老太太长跪在地,哭求儿媳原谅。

    5.在杨武报案了之后的几天,凶手被警方控制,生活并没平静。杨喜利的姐姐、姐夫、哥哥等亲属轮番上门骚扰,要求撤诉。杨喜利的哥哥大声斥骂杨武,威胁他“全家可能会死光光”。

    6.杨喜利的母亲还带着孙儿,拿着状纸,骂上门来。“真是不要脸的女人,勾引我的儿子,还诬告强奸?”,“你被人强奸了,还将事情搞得这么大,没有一点羞耻吗?”

    7.媒体采访。当记者采访杨武的时候,用了这么一句评语:“你太懦弱了!”【详细】不管这句话是否应该由媒体来判断,但媒体经常在报道上也没有勇气。

    8.事情发生后,杨武称自己是“世界上最窝囊的丈夫”,从小胆小怕事,逆来顺受,凡事都忍让,要生活,每月只1000元得收入,加上四个孩子,他没有在强者面前拿起刀,没有成为杨佳,没有行使网友眼中的“正义”。 详细

现实中没有勇者

    此事件中,正义和勇气都没有出现在现实中,在杨武事件中出现的人物,杨喜利、杨喜利的家人、杨武自己、杨武的家人,表现的是暴戾或怯懦。强者施暴、弱者向更弱者施暴、人们忍受或者施暴,都是因为现实中正义正遗失殆尽,在道德上多少谴责,在制度上同样有多少缺失。

    在最近的采访中,杨武攥紧拳头对媒体说:“有这么多媒体帮助我,现在我有勇气站出来。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冲出去劈死他。”记者反问:“如果没有媒体呢,你敢吗?”杨武再次低下了头。

 

不受约束和监管的恶

    在事件中,联防队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眼中,在几年前报道的“夫妻一起黄碟被抓”的新闻【详细】,联防队员就出现在人们眼前,在扫黄行动中,也见到过联防队员,他们奋勇抓小姐的照片,被制成雕像,象征着这个时代的特殊意义。

    联防队的权力并不是法律授得,而是委托而得,一般情况下,治安联防队再民警的带领下开展治安巡逻和安全防范教育工作。

    联防队是治安工作由群众路线向专业化转型的产物,是地方上为了维护当地治安,协助公安部门开展工作的常设组织。即使现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自己也不能处理,只能扭送到公安机关。

    两个细节:1.联防队队员多从退伍军人和无业青年招募。2.“以费养队,自收自支” 以治安为由捞钱。所以东莞联防队伍的粗暴行径,不免带点黑色幽默,因为在2011年8月2日的一则广东《流动人员治安联防费》的报道才刚刚出炉,内文称:“长期备受争议的“流动人员治安联防费”已被广州市率先叫停,7年多来,联防队曾经收治安联防费约10亿元。”【详细

 
 
 

    上图:一张以“城管抓小姐”为题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已有6年。尽管照片中的联防队员和红裙女子已无从查找。

    下图为一个关于联防队员的文件。

  
 

勇者愤怒 不该抽刃向更弱者

我们内心都恐惧被害,每个人内心都揣着一把刀

   

  11月8日,广东深圳,多路媒体记者试图采访受害人王娟(化名),但她不愿意说话。29岁的王娟在事发后近乎精神失常,半个月来不吃不喝,还数次试图割腕自杀。 


    在现实中,有恶人施暴的时候,没有人站的出来;有违道德的事情常发生,没有人捍卫共同的权益;路遇不公的时候,没有路人在大声疾呼;在别人为权利抗争的时候,众人都在隔岸观火;连小女孩被撞倒都扶不起来的人们,谈何勇气?

    事件过后,中国新闻周刊的陈希我发文称:“杨武事件不是杨武之耻,也不是男人之耻,归根结底也不是我们之耻,而是我们这个制度之耻。我们的制度就是庇护凶徒的,从而鼓励人们都成为凶徒……我们指责杨武,不就是恨他为什么不恶吗?我们甚至宁可杨武是杨佳,拿起刀来滥杀,因为我们内心都恐惧被害,每个人内心都揣着一把刀。”

    因为你不身处底层,怎能体会底层的无奈?你不曾遭遇绝望,怎能体会绝望的无助?你不曾遭遇暴力,怎知道暴力下的恐怖?

    “杨武事件”并非硬币的两面,并非只有以暴易暴或者屈辱忍受,这其中应该有更温,更理性的道路,但现在在哪?

结语

    鲁迅在《杂感》中曾写道:“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最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弱者瞪眼,这些孱头们。”

分享到微博:

编辑:小酷 
网站简介 | 产品服务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02-2012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006 陕ICP备08101257号 SP服务代码106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