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质城门外包的铁皮是光绪三年加上去的。本报记者 黄利健 摄 刘立春 文
城门的未来:
年轻人想拆除 老人想保护
据了解,2008年,西安市文物普查队员在下滦村发现这处堡址,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北城门是滦镇街道办辖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城门建筑。
当时专家认为,这个堡址城门上写着光绪三年改造的时间,对于研究清代晚期关中地区城堡的平面布局、城门建筑特征提供了实物资料。当时确认这个堡址南北长280米,东西宽约260米。堡址不仅原有南门、东门、北门,还有城墙、炮楼、城壕,城内有一条南北向正街,五条东西向小街,现仅存北城门与东北部城壕一段。
田育安称,他查询了很多资料,问了很多老人,得知这个城堡应该是明朱元璋时建的,距今有600年以上的历史,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在1978年曾担任过村支部书记的田恒心说,目前,他们已将申请文物保护的相关资料报到了长安区及西安市文物保护部门,希望能够将这个城门楼列入文物进行保护。
如今,这个城楼已经老了,若再经过雨季,可能会坍塌。“有年轻人考虑到村民及孩子的安全,希望把这个城门楼拆掉,但村里老人不同意,认为这应该作为文物保存下来。”下滦村村委会主任田百迎说,如果不拆,安全很难保证,“如果拆掉,或许就会遭村民痛骂,说我不尊重历史遗存,真的很纠结。”
昨晚,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卫说,对于下滦村村民说城门楼明代就有的说法,他认为可能性不大。他说,明代社会相对稳定,村庄一般不会修建这样的防御工程。清代晚期,社会比较乱,一般会修建简单的城堡、城门或城墙,用来抵御外来者进入村庄破坏、抢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