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4日,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办甫店村,建于明朝的城楼,解放后加上了时代特征。本报记者 黄利健 摄 刘立春 文
这是一个城堡的北门,数百年来,曾保护了村庄的安全,如今的它,老得仅剩下一个城门岌岌可危。
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办下滦村这段古老的城门,最近成了村民争议的焦点:是去是留,让整个村里的人都很纠结。有人说,应该拆掉,现在成“危楼”了,很不安全;也有人说,它曾抵御过外敌入侵,应该作为文物保存下来。
库峪口村城门楼
不知建于哪个年代倒塌后进行了翻修
长安区杨庄街道办库峪口村靠近秦岭,这里也有一个城门楼,记者看到,因后来改建,现在是红砖砌成,不过同样透着古色古香。
村民说,这里的城楼始建于什么年代,村里人说不清楚,有人说是明代修建的,也有人说是清代修建的,后来由于年久失修,城楼倒塌了。村里就按照以前的样子进行了翻修,不过用的是现在的红砖。
据了解,以前的门楼没有四周翘角,现在有了翘角,而且里面用来供奉神灵。从旁边的一个楼梯,记者登上城门楼,发现大门锁着,里面有积德箱等等。
村民说,不仅仅他们村,很多地方这类城门楼,都设置成了庙宇,用来供奉神灵。
南豆角村城门楼
据说明朱元璋时期修建只有南北门没有东西门
在长安区子午街道办南豆角村,一说古城门楼,许多人都知道。
昨日上午,记者在该村看到,两个城门南北相呼应,中间有200多米距离,一条泥路连接两个城门,道路两侧还有以前的老房子。
城门共有十多米高,两个城门上均有箭楼,以前用来插两个大门栓的大石头还镶嵌在墙里。在南城门上有一块镶嵌的青砖石板,上面的字体已经不清楚,村民说以前上面有“南极增辉”四个字。
63岁的村民李孟生说,这两个城楼之所以没拆,是因为被当年的生产队当成了仓库。
村民李永生说,这个古城楼和其他地方的古城楼不同,听老人说,修建在明朱元璋时期,由于面对秦岭,根据当地古代风俗,只修建了南门北门,没有东西大门,两边都有城墙,但不是连续的,也没有壕沟、护城河等。
“以前这里是通往外省的经商要道,也就是古商道,南来北往的人很多,南门外道路两侧有杂货铺、面店、布店等,生意很是兴隆。”村里的老人说,解放后,通山的道路改道了,这里也就逐渐萧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