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元村西门古门楼前些年经过修缮保存尚好
长安区立元村古门楼上的“五福来朝”,马王村古门楼上的“遥望岐阳”,这些遍布在民间的历史遗存似乎在讲述很早以前的人和事,有的有证可考,有的只能从村民零散的记忆中搜集……
秦渡镇仅存南门城楼城内原有“九楼十三堡”
户县秦渡镇目前仅存的是南门城楼,是十多年前重修的。城门的东侧有一段城墙,现在有一个门被锁着。“秦渡镇有九楼十三堡之说,城墙相连有9.3里长。”秦一村72岁的村民燕有堂说,小时候他还登过城墙,城墙是土质的,顶部有垛口和炮口,如今就剩下这一个城门。
村民说,秦渡镇的历史有一千多年,经济繁荣,商贾云集。史料记载,康熙四十五年至四十七年(1706~1708年),当时的县令下令在秦渡镇筑起城墙,保护人民和商户的安全。到了光绪年间,秦渡镇的城墙最终修补完毕。
“城墙上有五座城门,西门、北门、南门、土南门、大南门。”村里的老人讲,之所以没有东门,是因为,东边就是沣河,东面的城墙,既能保护城镇,又可以防洪。当时的城内有南、北、西三条大街,还有薛家堡、高家堡等13个村堡,有日月楼、药王楼、孤魂楼、花楼、土地楼、无量楼、火神楼、玉黄楼、腊八楼等九座楼。“现在一座楼都没有了,很是遗憾。”
立元村古门楼“五福来朝”
光绪年间传承至今
立元村位于长安区黄良街道办,有两个古城门楼,西门古门楼靠近路边,上面有“五福来朝”四个大字。村里的老人说,从他们记事时,这几个字就有了。
记者注意到,西门门楼上的箭楼是损坏后改建的,在牌匾的一侧,还有显示这个古门楼建造的时间,“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吉日眾(众)立”。
从西门向东二百多米,就到了该村的东门城楼,与西门城楼不同的是,它上面没有箭楼,只有一层。村民说,这个门楼曾倒塌了一个豁口,后来村里就进行了修缮,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模样。
72岁的村民赵志禛说,他们这个村以前还有城墙,城门上都是大木门,很是气派,只不过后来被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