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幸福的生活其实很孤单 |
每到六一节来临,家长就要开动脑经,给自己的“小皇帝”“小公主”一份怎样的礼物好,有媒体调查,超过五成的受调者表示,“六一”节给孩子的礼物价值在100元以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玩具从汽车飞机,智能玩具,IPAD、PSP......这些电子时代的产物对于不少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来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这么多玩具却只能独自一个人玩,这份孤独感是父母无法体会的。
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也更限制了独生子女们交友的空间和交往的安全感。而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虽然很想为孩子创造交友环境,却顾虑与自己的忙碌和对没有人看管的不放心,无奈地选择了将孩子“锁”在家中。
上小学二年级的浩泽,每次得知爸爸要去加班,他会想尽办法留住爸爸,“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爸爸,跟我一起做变形金刚吧!”浩泽的爸爸明白儿子的意思,可是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不得不去加班。一次,小浩泽问妈妈,爸爸一天挣多少钱?妈妈很诧异,问他为什么会这么问,“这是我在学校得的小红花,把它们换成钱,就可以买爸爸的时间了,让他陪我们玩。”浩泽的妈妈不禁潸然泪下。【详细】
|
物质丰富不等于孩子的快乐 |
如今孩子在享受物质丰富的同时,童年却打上了孤单与迷惘的烙印。没有兄弟姐妹,回家没有玩耍的伙伴,独自在家看“喜羊羊”……无论多少玩具和零食,仍填补不了“独二代”眼神里流露出的孤独。独生子女的这种孤独感,是其父母少年时代感受不到的。在多子女时代,虽然穷困和拥挤,却很少孤独,父辈们是在热热闹闹的同胞兄妹的亲情及争吵中长大的。父母一味的给孩子丰富的物质享受,却忽略了内心深层次的呵护,反而使孩子感到更孤单,一位独生子女表示“妈妈非常爱我,可她只是在物质上给我百般关怀,却不知怎样把更深层的母爱给孩子。她的爱让我一天比一天感觉到活着的沉重。”父母只是一味的关注孩子在物质上缺少什么,害怕孩子吃不好用不好,却忘了思想的匮乏才是真正害怕的,孩子们丰富的物质环境只会使幼小的心灵走向迷途。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也有了变化,这种变化也使得孩子们变的更为孤独。城市里高楼林立,人际生疏,甚至左邻右舍连名字也叫不出来。这种居住环境加剧了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而城市里有限的空间,已被道路和楼房瓜分,仅有的几处儿童游玩场所不是收费太贵,就是如笼子般规范着孩子们“撒野”的性格,让他们无法“摸爬滚打”。
|
当今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小编相信孩子们更需要的是社会、家庭成员尤其孩子的父母的关注。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与发展。孩子们也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渴望与家长建立朋友或伙伴关系,互相成为知心的朋友。
家长不应总是将孩子“锁”家中,应该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以及课外活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及做决定的权利,孩子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外界接触、或更多直接参与伙伴、同学、其他社群组织的活动等,这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自然流露,是孩子们寻求获得社会支持的尝试与需要,是身心发展的自然经历过程。
家长要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注意孩子的心理情绪变化。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重要的,从某种意义讲是家庭生活的重心之重。作为家长或父母要及时了解和化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与冲突,给予他们支持与帮助。要形成良好的、和谐的家庭关系,避免恶劣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独生子女也包括我们避免不了来自各个方面的种种压力,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改善应对问题的心理品质来减轻压力消极影响,从而改善、提升身心素质,避免心理障碍、精神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
|
新闻调查 |
 |
|
热点专题 |
 |
|
|
|
|
往期回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