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产生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专指一种高能量辐射,会破坏生理组织,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核辐射属于典型的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热效应的形式作用于被照射物体。无线电波产生的电磁辐射照射结果一般只有热效应,不会伤及生物体的分子键。手机与通信基站的联系,发射的也是非电离辐射,而且,手机通信靠的是数量众多,但功率较小,单站传输距离较近的蜂窝式基站来完成联网。所以,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最多只会令人产生“温热”的感觉。
影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有三种
辐射是以波、粒子或光子的能量束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核辐射是指来自于原子核的辐射。影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有三种,即α、β、γ射线。
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它质量大且带电荷多,但穿透物质的能力弱,射程也短,只要用一张普通的纸就能挡住。但如果进入人体,会造成危害性很大的内照射,因此在防护上要特别防止α发射体进入人体内。
β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与α射线相比它有较大的穿透力,能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而使活组织受到损伤,但它很容易被有机玻璃、塑料或铝板等材料所屏蔽。其内照射的危害也比α射线小。
γ射线与X射线类似,也是由看不见的光子组成的。它的穿透力最强,能穿透一米多厚的水泥墙,一个能量为1MeV的γ射线就足以穿透人体。因此在外照射的防护中对γ射线的防护最重要。但由于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它不能直接引起电离,所以它对人体内照射的危害要比α、β射线都小 。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
辐射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
“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希伏”,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希伏。希伏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希伏、微希伏、1希伏=1000毫希伏,1毫希伏=1000微希伏。
全身受照射剂量可能发生的效应
0-0.25希伏没有显著的伤害
0.25-0.50希伏可以引起血液的变化,但无严重伤害
0.50-1.0希伏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些损害,但无疲劳感
1.0-2.0希伏有损伤,而且可能感到全身无力
2.0-4.0希伏有损伤,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
4.0希伏50%的致命伤
6.0希伏以上可能因此而死亡
从中可以看到,人体能够接受一次0.25希伏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受损伤,当然各个人的抵抗能力和体质是有所不同的 。其实辐射并不是一种稀罕物,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光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照。只是生活中的辐照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