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山寨建筑的霸气与土气
 
  华西村,以其富裕闻名全国,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2009年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2010年夏,华西村花费9000万从美国购买直升机,发展空中旅游。近日,华西村被曝再现万里长城、天安门城楼、美国的国会大厦,一时又成关注焦点,也惹来不少非议。

2012-12-11

第82期

 
 
华西村里的“山寨”建筑
 
  
   从工业经济发家的华西村近年来向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转型屡见大手笔,9000万元人民币购进直升飞机、价值3亿元的金牛、30余亿元建超五星酒店、建成“长城”和“凯旋门”等景点后,又1:1效仿中国著名建筑故宫太和殿、乾清宫等式样的博物馆,“财大气粗”的天下第一村再次成为焦点,不少网友感慨“很霸气”,也很“山寨”。
 
 
从山寨建筑看山寨心态
 
  何谓“山寨”?

  “山寨”最早体现为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数码产品、日用品等不同领域,慢慢地甚至出现了“山寨文化”一说。“山寨文化”算不算得上文化,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很多人看来“山寨”不过是对原创的简单复制和粗劣解剖,甚至是一种对原创的野蛮剥削,和真正的“文化”距离非常遥远。

  华西村为何要“山寨”?

   华西村出现的“山寨天安门”、“山寨太和殿”等建筑,表面上看来,原因不外有二:一则以此作为华西旅游的招牌景点,吸引游客,拉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二则,或者就如华西村相关领导在华西村艺术博物馆开幕时所说,也是为了让村民们足不出户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若问还有什么原因,只怕就只能说是为了“炫富”吧。号称“中国第一村”的华西村自然是不差钱,所以在面对炫富这种刺耳的质疑声时,华西人可谓是底气十足,一句“我们的钱一分都不是借来的”就可让发难者哑口无言。

  在华西村林立的山寨建筑中,观者可以品味出什么独特的气韵吗?一个事物的品格的高低好坏,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由它自身决定的,也和它所处的大环境大氛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和“时势造英雄”的逻辑有相似之处。太和殿雄壮,也要放在紫禁城里,若放在城中村里那就是刺眼;天安门庄严也要有人民英雄纪念碑遥相呼应,否则就是突兀。简单的照抄复制,只会造就一个混乱的环境,和花了多少钱、贴了多少金子没关系。非要说有什么风格,恐怕只能说是“奢华混搭风”。我们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若反过来,世界的会是民族的吗?世界有其丰富性,民族有其独特性,非要以一己之力独揽万象繁华最终恐怕只落得个东施效颦般不伦不类的处境。

  太和殿、天安门、白宫这些被复刻的建筑驰名中外,它们的被选择似乎是理所应当,但这其中可否有不可宣的隐晦想象和私下满足,只怕也不是我们这些外人真的可以猜度和理解的。

 
华西村:霸气地土气着
 
  “样板”村庄 微缩的中国

  华西村作为先富起来的村庄,身负模范典型之责也有很久了,有不少人认为华西村致富的经验是可以被复制的,这恐怕是一种天真的自以为是,或者厚颜的哗众取宠。但它作为一个致富“样板”的地位却是不容置疑的,它也确实有很多经验和财富可以分享给他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西村就是一个微缩的中国,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民主国家迈进,在富裕之初迫不及待地骄傲着,也展示着,将很多可以用金钱换来的物什堆积起来,甚至以此作为自身价值的证明。乡村记忆渐行渐远,价值承载的土壤也就遭遇荒漠化的袭击,一味做中西混杂的空间移植或者也就仅能暂时满足对富贵的传统臆想。

  早年深圳的“世界之窗”作为发端,满足了很多中国人窥探世界的欲望,一个个微缩景观仿佛让古老的中国一下子洋气了不少。这种思维绵延不绝,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影视城满足了很多人对于古代的想象,现在华西村的各种山寨建筑也不过是这种心态的又一次续貂,只不过它打着“中国第一村”的名号,表现得更加“霸气”罢了。

  别墅林立 乡村远去

  现在的华西村有五星级酒店,有富贵逼人的大金牛,有复刻的古今中外“景观”,俨然一副“中国小迪拜”风范。而我们对于传统江南水乡的各种印象和想象都已很难达到表达,村中整齐划一的别墅构成这个村庄严肃又整齐的面孔,有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度,也有种欲言又止的无奈。华西村之“超前”颠覆了国人的乡村印象,但在各种惊叹和艳羡过后,这个富裕的村庄所能留下的美好想象空间也已经被压榨的所剩无几。传统的江南美学和生活格调遭到破坏,水乡景致和农村独有的生活趣味被掩盖,剩下的就只有对“高端”建筑的向往和由此引发的复刻。

 
结语   老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似乎是一种恶毒的诅咒,但却也有很多事实印证了这个怪圈确实存在。“富二代”们长大成人,“富三代”也已经并不太远了,对于这句话是不是需要认真的审视呢?先富起来的华西村或者也不妨想想富三代、富四代的事儿,这不是诅咒,而是祝福。
 
编辑:曹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