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只“国宝”朱鹮宝鸡千阳放飞 已野训月余

2014091712072900666_550.jpg

  9月17日上午,宝鸡市千阳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内,30只经过野化训练的国宝朱鹮飞出了刚刚住了一月的新家,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这是继去年铜川成功放飞32只朱鹮之后,林业部门在秦岭以北地区再度野化放飞的一群朱鹮。

  放飞前 已在千阳野训月余

  9月17日,陕西省林业厅高级工程师、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常秀云说,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吉祥之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而这批放飞的30只朱鹮是人工饲养的,共有15只成年雄性朱鹮、11只成年雌性朱鹮以及4只幼鸟。它们中最长的前期已经过4年野化训练,并于今年8月15日由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抵千阳。“就是为了它们能提前适应千阳的气候和环境。”常秀云说,刚搬到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时,专门为朱鹮建起了高12.5米,占地530平方米的网笼“新家”。在网笼里,他们搭建了可供栖息的休息杠,以及2个小型“湿地”,以便它们能训练捕食能力。

  而在千阳的“新家”生活的这一个月里,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对它们野化训练。“找来泥鳅、小鱼等食物,放在‘湿地’里,训练它们的捕食能力。”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员段瑛说,目前这些朱鹮已经具备了野外生存能力。30只“吉祥鸟”飞向蓝天而17日,就是这30只走出新家,回到大自然怀抱的日子。上午,天空下起了小雨,网笼内的30只朱鹮有的在休息杠上、有的则静静站在10多米高的树枝上,不时伸着懒腰。尖尖的嘴巴、舒展的翅膀,白里带一点边角粉的羽毛,加上鲜红醒目的头冠,三五只一起蹲着树上看起来极为美丽。 上午10时30分,陕西省省副省长祝列克、国家林业局原局长王志宝共同拉开网门,正式开始放飞。“出来了,出来了!”伴随着围观人群激动的呼喊,一只、两只、三只……它们一个个展翅腾空,向远处飞去。 “千湖湿地里有朱鹮的好朋友:白鹭、苍鹭和牛背鹭,也有丰富的食物,相信它们能在这里很好的繁衍生息。”段瑛说。

  放飞的朱鹮 还将面临生存考验

  常秀云说,朱鹮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它们要生活在水质好、有浅水水域、附近有溪流和大树的自然环境里。 “我们之前走访了陕北延安、眉县、岐山等地方,最后发现这里比较适合朱鹮生存。”常秀云说,他们发现,千湖流域有朱鹮栖息的湿地,而湿地内更有丰富的泥鳅、小鱼、小虾等食物,非常适合朱鹮生长。“朱鹮放飞只是第一步,还有很多更大的难题要解决。”常秀云说,首先要能在野外生存下去,进而逐步形成野生族群,才代表基本成功。“在这里,朱鹮必须掌握野外生存和繁衍技能。”常秀云说,他们将继续监测,看这些朱鹮能否安全越冬、明年春天能否顺利繁衍。而此前在陕西铜川野化放飞的32只朱鹮目前生长良好,已在当地成功哺育出了“鹮二代”。常秀云说,秦岭以北朱鹮放飞目的是将在陕南生活的朱鹮迁到秦岭以北,希望它们能在此自然繁育,在秦岭以北建立新的种群,进一步扩大朱鹮的栖息地范围,这对朱鹮这一物种真正摆脱濒危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华商播报记者 周金柱

2014091712072900666_550.jpg

2014091712073000282_550.jpg

2014091712073000553_550.jpg

2014091712073000692_550.jpg

 

 

 


他们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