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兴产业发展面临人才资金技术3瓶颈

  陕西省统计局近日调查报告称,今年以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过程中存在人才、资金、技术三大瓶颈亟待解决。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为代表的我省新兴产业,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平稳,八成以上企业预测产品销量下半年增长,在科技创新带动下,一半以上调查企业均认为下半年企业盈利增加。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快速扩张,盈利空间相对较大,利润增长。

  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工人与高精尖人才缺乏,10%的调查企业反映产业工人留不住,掌握技术后就跳槽到沿海地区,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企业缺乏技术型熟练工人。17.2%的调查企业反映缺乏高技术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多为技术密集型,对高精尖人才求贤若渴,我省虽科教实力雄厚,但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金规模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且生产成本增加,挤占流动资金,37.7%调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其中,60.7%的节能环保产业调查企业认为下半年流动资金短缺,资金紧张面高出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33.6%的调查企业融资困难,其中小型企业占85.4%,中型企业占14.6%。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但中小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管理水平难以满足银行的融资条件,融资渠道不畅。

  三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25.4%的调查企业认为产品较为单一,附加值低,缺乏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产品,抗风险能力较弱。预计后期原材料、人工成本增加,但产品价格持平或略降,利润空间将会收窄。

  对此,建议一是破解企业人才难题。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就业训练中心、劳务派遣组织等职业培训实体,定点定向培养输送技术型工人;加大对科技人才引进及培育,引导企业建立合理完善的科技人才激励和培训制度,进一步优化稳定人才队伍的环境,让高精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二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各级政府应全面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探索推进企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政府信用担保的方式,消除相关金融机构的顾虑。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创新贷款品种、优惠利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生产要素资本化,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加强政银企的合作关系,拓宽重点项目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

  三是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加大对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奖励补助,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建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抱团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华商播报记者刘百稳


他们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