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展览是迟到三十三年的致敬”
本年度西安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1981:“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文献》展览昨日在西安美术馆开幕,当年参展的青葱少年33年后再次聚首。西安美术馆执行馆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舒阳表示,这次展览是迟到33年的致敬。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之称的栗宪庭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也亲临现场。
1981年春“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作为具有时代标志性的重要艺术事件,一直被参加者追忆并看重,而此次文献展,展出了当年“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中曾展出的约50件作品及当年一些文献资料。在展馆中更是以时间划分,展出了当年参展艺术家后来的部分作品。
当年艺术展的参加人张雨方已经是国内资深的策展人了,他为参加此次展览筹备了一两年的时间。如今已经是西安美院雕塑系主任的王志刚回顾时表示,当年的展览是对学院教学的反叛。当时为西安外院(注: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的张光荣则仍然记得当时展览时观众在展室的辩论,“那是整个社会朝气蓬勃的缩影,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展览,其中星星画会的展览最知名。” 张光荣说那时大家的精神面貌让展览指向自由的表达和对艺术的探索。他们这些参展人当年更关注艺术语言的创新。“我怀念当时理想主义的氛围,没有那么多功利。展览给人的启发和意义不光是某一件艺术作品,而是这个展览背后的激情是今天缺乏的。”
栗宪庭为本次艺术展写了序言《中国现代艺术思潮的启蒙意义》,艺术家傅强说,“有了这篇文章,这个展览真正向社会公开了,有了身份。”他说,“我们这些年轻人对社会有责任感有抱负,希望我们通过自己掌握的专业发出我们的声音,不约而同地通过中心人物联系在一起。年轻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参加社会活动,都会有表达主张的机会。”
因为做行为艺术受伤的李晓明认为,当时他们提出的观点和价值,至今还不过时。对此艺术家呼明表示赞同:“我觉得当年搞这个画展,33年后,看来仍然很有意义,仍然很前卫。” 华商报记者谢勇强
2014年9月28日 西安美术馆《1981:“西安首届现代艺术展”文献》展开幕,栗宪庭在参观展览; 华商报记者 陈团结摄文/谢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