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假日 “三招”保卫手机支付安全

  国庆前期,不少市民正在为长假出行做最后的准备,而种钓鱼木马欺诈团伙也正加班加点,计划利用大家假期时放松警惕与特殊消费习惯进行欺诈,妄图捞上一票。

  为此,华商播报记者采访相关第三方支付业内人士,他们支出“三招”,为市民保卫手机支付安全。

  招数一:在可靠的WIFI环境下进行支付。

  旅行途中,找个免费wifi蹭蹭网,或者手机下单淘个美食套餐,是很多旅行达人最为享受的“福利”之一。 福利虽好,但享用起来还是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有些不法分子会在某些提供免费WIFI的场所(餐馆、旅游景点、宾馆等)周围设立一个和该场所WIFI热点同名的虚假WIFI热点,一旦连上错的,你输入的隐私信息就可能被盗走。 因此出门在外,如果你所在区域上没有被“全民免费WIFI ”覆盖,稳妥起见,建议不在无法确信的WIFI环境使用涉及到隐私和资金的软件,如果一定要使用,建议先切回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完成需要的操作后再切回WIFI。

  招数二:二维码,百分百靠谱才能刷!

  拿着手机“扫一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二维码给人们带来新鲜便捷的消费体验同时,也被一些不法之徒盯上。 但业内人士提醒,旅行在外,无法确认可信来源的二维码尽量不要去扫,很可能其中包含着钓鱼网址或者木马,扫描后手机通信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拦截,导致隐私信息泄漏。通过手机网购,一定要依循平台的购物流程,使用平台所提供的收银服务,不要轻信一些卖家通过社交软件等散发的二维码。

  招数三:需要透露隐私的领奖活动、客服电话都请忽略。

  业内人士提醒,假期期间,很多诈骗团伙会利用民众假期的放松,或者身处异地急于寻求协助而设置骗局,尤其是电信诈骗。

  业内人士提醒,无论你假期宅在家里,或是除外游玩,谨记:那些以真实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QQ号码、邮箱、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日信息为交换条件的免费领赠品活动都是“耍流氓”。 “这些信息被收集做成个人信息库,不怀好意的黑客,三五分钟就能攻破你所有的账户。”华商播报记者 李王艳


他们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