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古代壁画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艺术遗产更好地保护下去,10月16日-1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全球视野下中国古代壁画的预防性保护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30位国际文物保护专家齐聚西安,为壁画保护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
陕西保存的古代壁画数量很多,尤以馆藏古代墓葬壁画为最。仅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量已达1200平方米,加之陕西省考古院收藏约500平方米,以及咸阳文保中心,昭陵博物馆、乾陵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的收藏,我省目前唐墓壁画藏量已超过2000平方米。
据了解,此次古代壁画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山西博物院、龟兹石窟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德雷斯顿艺术学院,意大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的30余位专家,围绕壁画与建筑表面的预防性保护、馆藏洞窟揭取壁画的保护与修复、壁画霉菌、起甲、脱落病害治理关键技术、古代墓葬壁画材料特性研究、壁画表面微形貌与褪色现象研究、壁画墓葬异型体制作技术研究、馆藏社会流散壁画的科学保护与修复等多个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的壁画保护议题进行探讨。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快速发展,把3D扫描技术用于发掘现场在对墓葬壁画进行保护性截取,在搬迁之前,对其原始信息进行完整记录,弥补了保护性截取和搬迁造成信息损失的不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杨军昌教授介绍, “一些壁画作品在迁移之前就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潮湿带来降解问题,绘画表面漆膜层劣化。”来自意大利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的吉塞拉·卡波尼举例,比如说比萨公墓14世纪的残画残片,由于1944年的一次大火,是这些当时仍保存在原址的笔画,还未来得及实施计划中的加固处理就不幸在火灾中受到毁坏,“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将永远不会与文物保护这前提分开,在现场工作的救护人员,需要投入的专业精神和激情才能保证文物最终得到保护和传承。”
此外,专家们还将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和壁画保护修复研究中心,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正在合作进行考古发掘的唐代韩休墓壁画进行实地考察,并在现场进行交流与指导。
华商记者任娇/文 赵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