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马拉松遇雾霾天 参赛者应尽量用鼻子呼吸

 北京马拉松遇雾霾天  参赛者应尽量用鼻子呼吸

 201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今天上午8点开跑。

 

  2014年10月19日,北京,2014北京国际马拉松,空气污染严重引选手呼吸不适。

  比赛在今天早上8点准时鸣枪开跑,现在比赛已经进行到1小时04分,从比赛开始之后,专业组一直领跑的是7号肯尼亚选手,他领跑了20公里,但是在刚刚,他放弃了比赛,上了收容车。现在跑到第一集团的是三位选手,都是来自埃塞尔比亚的选手,他们也是领先第二集团有不小的距离。

  今天这次北京马拉松比赛也是第一次取消了迷你马拉松,只设置了全程以及半程的比赛,起点都在天安门广场。但是半程马拉松终点设在了知春路与科学南路交叉路口往西大约一百米的辅路。全程马拉松的终点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庆典广场的景观大道,整个比赛沿途经过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和朝阳区,大家对于成绩也有很多期待,因为在去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埃塞俄比亚选手托拉以2小时07分16秒的成绩打破了尘封27年之久的赛会记录,所以今年参赛的高水平选手也希望能够再次刷新赛会记录。

 

  今天的比赛还有一个看点就是北京的天气,非常严重的雾霾天气之下,很多选手还是非常热情和踊跃的参加了这次比赛。专业选手对这个天气也有一些回应,来自美国的选手埃格尔斯顿说,对于空气污染并不是特别担心,自己的成绩是两个小时多一点,在这段时间完成比赛,天气对他的身体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另外,还有很多来自国外的选手,对于中国北京马拉松赛所设置的路线非常感兴趣,比如起点天安门,最终的奥运场馆都是他们觉得北京非常著名的地标建筑,说能够从天安门起点跑达到奥运场馆对于国际形势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

  北京马拉松赛始于1981年,每年举办一届,今年也是34届,现在已经成为文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单项赛事,而且也发展成为非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马拉松赛事,比如今年的马拉松赛就吸引了中外一共3万名专业选手和长跑爱好者参加,其中参加全程项目的就有2万6千人,半程项目的有4千人。

  在中国,跑步时下却成为城市中最潮的运动,每年参加各地的马拉松成为不少中年轻人共同的选择。

  马拉松有多火从报名就可以一探究竟。

  2011年的北京马拉松30000个名额6天报满;2012只用了3天,30000个名额就被抢完;去年仅仅13个小时,30000个名额就被一抢而空,这创了赛会又一个新纪录。而之后进行的上海马拉松报名更是恐怖,仅仅4个多小时,15000个网上报名名额被一抢而空。

  今年北京马拉松的半程比赛开始“抽签摇号”,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抽签”的马拉松赛事,此次预报名一共有六万多人通过官网注册填报,最终共有25630人通过全程项目资格审查,28120人通过半程项目资格审查。根据项目预设人数与通过审核人数比较计算,中签比率约为14.2%。组委会根据选手成绩、性别、年龄段、国籍等因素设定抽签原则,通过电脑随机抽取。

  马拉松报名井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对自身健康更重视了。“以前觉得跑马拉松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得那些长年苦练的专业运动员才行。其实不然,这是一个门槛并不算高、很大众的运动项目,我就在不知不觉中入了门。”而且也会跑上瘾。

  朋友圈晒跑步成绩成风尚。现在网络太发达了,微信朋友圈里的都有人晒自己跑步成绩,”也是一种促进。

  为了点小虚荣想跟上潮流。在很多人的学生时代,跑步在他的概念中就是体育达标,代表着痛苦的回忆。但这些年来玩得人越来越多,当你身边的人总是提马拉松,年轻人忍不住有点心痒痒了,觉得跑马拉松很时尚,加入进来。

  当马拉松遇上雾霾,跑不跑,这是一个问题。10月19日,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运动员将分别参加2014年的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比赛。但天气预报显示,19日,北京地区有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空气污染的气象条件不利于马拉松比赛。

  雾霾天 跑不跑?

  对此,不少网友惊呼,“要不要命了?” 作为北京马拉松赛“绿色大使”的歌手许飞对媒体表示,她在考虑要不要放弃参赛。

  在这样的天气里跑马拉松,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通过微博表示,“不跑,才科学”。 无锡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主持人许海涛微博评论说,能不能改期啊?国际观感不太好看吧?也不利运动员身体健康。网友“子小老虎”也认为,官方应该取消竞赛,否则忒不厚道了。

  但北京马拉松竞赛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2014年北京马拉松不会推迟,将准时开跑,目前没有人因雾霾原因退赛。

  如何跑 有“高招”

  北京马拉松官方微信10月17日推送文章《当马拉松遇上雾霾,你该如何跑》称,“组委会充分提醒广大选手注意天气情况……经与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环卫集团沟通部署,我们将于比赛当天调配洒水车反复喷洒赛道路面,扑灭路面扬尘,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减小雾霾危害”。

  该文章还称,大于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鼻毛可以阻挡95%。尽量用鼻子呼吸会减少颗粒物的吸入,还有利于保持口腔湿润,减少污染物对喉咙的刺激。

  但该文章没有提到,小于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该怎样防护。除了戴口罩,网友“365天”说,最科学的方法是弃赛。

  北京马拉松竞赛组委会官方微信提醒,参赛者应尽量用鼻子呼吸,组委会将对路面反复洒水,尽最大努力减小雾霾危害。

 


他们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