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董家渡,有一位艺术家派头十足的老人,胸前挎着一把手风琴走街串巷,将或激昂或忧伤或欢快的手风琴曲带给老城厢的居民和游客。
老人名叫史振泰,年过花甲的他被人称为老史,是土生土长在董家渡老城厢的居民。一把山羊胡须,一把手风琴,一身保安服,一只吹萨克斯的小布偶老虎,还有一只名叫“宁宁”的宠物狗,常常是老史外出拉手风琴必备的“神器”。这些物件也成了老史的代名词,在董家渡一带,很多人都听过他拉的风琴曲。
老史退休前是工务局的一名电工,年轻时偶然接触手风琴,便爱上了这个乐器。一辈子未成家的他,把精力和心思都花在了手风琴上。他没有拜师学艺,完全是凭兴趣和执着自学。《欢乐颂》、《水手》、《军港之夜》、《莫斯科郊外的夜晚》,都是他的拿手曲目。
老史家所在的董家渡,位于上海老城厢与黄浦江南外滩之间,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形成的城区之一,被誉为上海的发源地。因为这点,许多热衷于老城厢文化的摄影爱好者和国外游客纷至沓来。老史愿意跟这些人交朋友,常给他们拉手风琴,并且摆姿势供他们拍照留念。常有人误以为他是卖艺的乞讨者,会塞给他一些钱,对此老史都婉言谢绝了。
“我有退休金,一个人生活不成问题。”老史坦言,他拉手风琴不为钱,只是退休后日子过得闷,并且因为许多儿时的玩伴、居住多年的邻居们都在外面买了新房,搬出去住了。这样的情景,让老史心生凄凉。老史已在奉贤置下房产。他说,不想搬离,是因为生在董家渡、长在董家渡,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满满的全是亲人和童年回忆,让自己难以割舍。
随着起价为248亿元的董家渡13号和15号地块的正式挂牌,董家渡拆迁近日也将进入尾声。文/摄 赖鑫琳
2014年10月15日,上海董家渡王家嘴角街,老史坐在一幅巨大的房地产广告画下,为过往的行人拉手风琴,他的头号粉丝宠物狗“宁宁”陪伴在一旁。
2014年10月15日,老史在给宠物狗“宁宁”梳理毛发,“宁宁”露出了无比满足的表情。这只狗是附近居民搬家时留下的,多年前被老史收养,他们已成为形影不离的伙伴。
2014年10月28日,老史在一栋刚被拆除的房子前拉手风琴,屋子的残垣处还遗留着艺术家为房主画的画像。
2014年10月28日,老史在董家渡一家快餐店吃晚餐,今晚他点了一盘鳝丝盖浇饭和一碗小馄饨,消费24元。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维持着老史的日常支出。餐后,他把剩下的一点食物打包回去喂宠物狗“宁宁”。
2014年10月28日,老史在家中展示他拍摄的动迁中的董家渡,画面中的房子都已经拆了。
2014年10月28日,老史在暮色中踩着曾经是邻居家的房子的所在地,拉起手风琴,怀念一同生活在这里的时光。曲子有点悲凉,夕阳把老史剪出了一道清瘦的影子。
2014年10月15日,老史在董家渡王家嘴角街上用手风琴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曲到情浓处,老史闭上双眼,陶醉在自己的曲声中。
2014年10月15日,老史在展示祖父(左)和父亲(右)的出国护照。老史说,董家渡的老房子是祖辈遗留给他的祖业。随着起价为248亿元的董家渡13号和15号地块的正式挂牌,董家渡拆迁近日也将进入尾声。
更多故事,请看中国网新闻中心《世相》栏目。进入>>>>>>